+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冉彪:从“心”出发讲好党建评论的写作艺术课

时间:2021-04-22 浏览量: 作者:冉彪

2021年4月18日,我应汉江师范学院“名师讲堂”的邀请,前去给他们的师生和写作骨干讲了“党建评论的写作艺术”课。把新闻采访和评论写作揉在一起来讲是过去的事。这次把党建评论的写作艺术单列上名师讲堂还是头一回。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几点感受和体会。

用心备课

超前谋划课件。早在一年前,我跟文天平先生交流评论写作的时候,他有一个建议:“冉彪同志,什么时候请你来给我们全市网信干部讲一讲党建评论的写作课。”没有多想,我就答应了天平主任的要求,我说“我来准备一下”,那是因为虽然写了这么多年的党建评论,但真要上台去讲党建评论的写作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归纳讲课内容。为了谋划上好党建评论写作课,我先后撰写了三篇如何写好党建评论的文章。最初考虑的是,把专为党建评论写作课备好的三篇文章串起来,就可以作为党建评论写作课的全部内容。后来发现,不仅单一,而且肤浅。于是,我把这三篇文章只作为讲课的一个内容——党建评论的心路历程。之后增设了我过去写过的“评论写作要处理好五对关系”、“评论写作的十二种思维”、“党建评论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党建评论的定义”。

缺什么补什么。有了这些还嫌不够丰满。之前讲评论写作的时候,把自己撰写的评论拿来当作范文讲解,如果这次照搬,显得没有归纳和提炼,于是我把它提炼成为“党建评论写作的五种方法”即“正向鼓励法、重点强化法、委婉批评法、真诚期待法、以案说纪法”这样五种方法。再加上“结语”,结语是我之前写过的“看大势、想大势、把大势、写大势”一文的结尾,强调“责任是最强大的能力”。

用心讲课

重点提示讲。开场白之前想的是一些客套话。后来经过考虑,临时改成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标点符号共213个字。之所以这样讲,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我们要讲的是党建评论写作而不是别的评论写作,既然是党建评论写作,那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党的主张和党的要求传递给大家。党的十九大召开近四年了,但在这里再次强调,就应了总书记的话“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带着感情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说到这里,我说习近平总书记值得全党同志爱戴,引发了大家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其实在讲课时,不需要太多的强调,只需要点到为止。我只用了“爱戴”二字,就自然会引发大家的深思,这个爱戴不是个人崇拜,而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贴近听众讲。在讲课前与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进芳在交流的时候,他说:“中国的大学最不缺的是理论,我们学院最不缺的也是理论,而现在高校普遍最缺的是实作,像您这样的有实战经验的人来讲党建评论写作课,才能更好地接地气。”于是,我决定把之前准备用一笔带过的方式讲自己写评论的心路历程,改为讲细点让大家从中找到对号入座的东西。让听众既看到自身差距,又找到今后努力方向,还能解决好着力点问题,核心在增强信心。

对比起来讲。结合当前形势讲评论写作是必讲的内容。比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比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比如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比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等。我在讲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时,没有简单地说中国如何好,外国如何如何差,这样讲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用了对比起来讲的方式,说美国感染新冠肺炎人数达3100多万,相当于重庆直辖市的总人口3100多万还要多一点。这样一对比,不仅看出高下,更能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能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详略得当讲。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是全党上下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通常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处理了多少省部级干部、多少厅局级干部、多少县处级干部,这样让大家不能加深太多的印象。我在讲反腐败斗争的时候,着重讲了我撰写的《孙政才“动摇理想信念”给全党的警示》这篇评论,从“三个缺少”入题进行剖析,让大家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重要的是,强化了大家的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党中央坚持不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加充满了期待。

用心交流

老师提问有高度。有老师问:“党建评论涉及的问题有些比较敏感,请问冉老师您是如何把握的?”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一要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最新要求指示,要及时跟进学习做到了然于胸。二是对党中央的重要提法,特别是有变化的重要提法,一定要入脑入心、及时掌握。三是对政治术语和规范提法一定要用心铭记、准确运用。

学生提问接地气。有学生问:“请问冉老师,我们写评论的时候,心有万千想法,下笔却一片空白。您是怎么做到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写评论的?”我的回答有三:一是我们要掌握两头,上到中央要求,下到人民需求,一定要铭记在心头。二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情怀揣真情充满激情写评论。三是从自己熟悉的东西写起,从认识深刻的事情写起,从触动灵魂的地方写起,这样容易避免写作空洞的毛病。

下来提问引深思。走下讲台,一群写作骨干围了过来,就我在讲课中提到的一些金句进行了探讨。一是我讲了“心中要有千军万马,笔下才有可能呈现千军万马”,我诠释道,“万马奔腾,才会有气象万千”。二是我讲了“写评论的最高境界是写感觉”,我用我写孔玲的例子进行阐释。三是我讲评论人的思维“就是要打开一扇窗,让更多的人从你打开的这扇窗看出去看到一个更加精彩而美好的世界”,强化了心中的“画面感”。

重点话题在延展。走出汉江师范学院的学术厅,我跟胡文江先生交流有三:一是老师给学生讲课不要去迎合,要用心灵去震撼;不要躲躲闪闪,要理直气壮;不要含含糊糊,要敢于亮剑。二是思政课老师一定要对党的创新理论有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行动认同。三是讲评论写作课的老师,一定要有丰富的阅历经历,要在火热生活中、严酷斗争中、党性锻炼中,不断丰富发展壮大自己。

讲好这堂党建评论写作艺术课还真是不容易。正如“红笔”创办人、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文江先生在《信仰,学习,奋斗——听冉彪< 党建评论的写作艺术>讲座有感》一文中所言:“讲好这场党建评论讲座有难度:一是题材性质决定其理论性强,讲不好就显得枯燥。二是听众构成多元,有机关干部,有一线教师,有青马班学员,有各专业学生,还有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士。”正是因为人多面宽受众广泛,我们才需要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交流。好在,“冉彪评论”团队之前做足了功课。

(作者:冉彪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高级编辑、知名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