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创作手记】殷建光:心有所动马上“手”动

时间:2020-06-15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快递小哥的账单写满人民战争的力量》的写作感悟

“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这是一个叫汪勇的快递小哥算的账。接受采访时他和小伙伴们对接了1000名医护人员,接下来还要对接3000名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阅读汪勇的故事,心中感动万分,一个普通的快递小哥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让我立马想到了人民战争的力量,甚至想到了抗日战争时代的故事。

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动情的人,曾经因为电影主人公中的自我倾诉满眼热泪,也曾经在讲课中与学生一起陶醉在小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里。汪勇的故事让我的心怦怦跳动。心有所动,马上手动,尽快用文字把这种情感和赞美表达出来,这是我的习惯,或许这也是有些网友说我是“快枪手”的缘故吧。

“账单”只是形象的说法,这里的“账单”没有任何铜臭的味道,有的只是为抗疫之战做贡献的一份记录。正如人们发表文章都有一个记录一样,人生总是要有一个让明天值得咀嚼与回味的记忆,这恰恰是释放正能量的一个动力源泉。当然,写时评不是说人生哲理,更多的应该是为时代服务,为生活输入正能量。抗疫期间,需要文字输入抗疫的精神力量,而汪勇的故事,恰恰就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源泉。于是,我挥笔成文。

快递小哥汪勇是普通市民群众的代表,这让我自然联想到人民战争的力量,于是就有了分论点:快递小哥汪勇的事迹是对“人民战争”的最好诠释;德不孤必有邻,爱与担当让他“一呼百应”;人民战争人民打,民间救援力量大;快递小哥的“账单”是人民战“疫”的缩影。有了分论点,再充实内容就行了。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平时喜欢看普通人做大贡献的新闻,所以对汪勇的不凡表现格外感动。关注什么就会对什么有感悟,写这方面的题材自然就更得心应手。

写文章快,文字上难免欠推敲,语言的套路化就多了。经由红笔网的编辑老师一斧正,往往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常自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一开始就没想到这样表达呢?比如,分论点“德不孤必有邻,爱与担当让他‘一呼百应’”,精准、有力,就是经由编辑老师润色的结果。该文在“红笔网”发表后,很快被省级网站《中安时评》地平线刊用,又被全网转发。我有这样一个体会,能够遇到热情且负责任的编辑,这是作者的福气。

(作者: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