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红笔观察】也要把握好检验工作作风的重要“窗口期”

时间:2020-05-06 浏览量: 作者:易国祥

全民抗“疫”的经验告诉我们,对新冠病毒的潜伏期观察一般需要14天,无人不印象深刻。在医学上,这一周期称为“窗口期”。在这期间,除却医学检测,更多人是通过自我隔离14天为限的一个周期,就能清楚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安全度过了这个周期,就可以说没有被新冠肺炎病毒所感染。

和新冠肺炎病毒类似,领导干部干事不实、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也有它容易发生的窗口期。比如在重大节假日、阶段性验收总结、领导班子大调整期间。同时,每年“两会”之前和会议期间,也是干部不良工作作风的集中曝光时间,我们不得不格外重视这个特别的“窗口期”。

“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央发布消息称2020年全国“两会”将于5月21日、22日相继召开。这是基于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后,中央作出的重要安排。全国“两会”推迟两个多月后召开,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也是检验工作作风的重要“窗口期”。

和往年一样,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代表委员要集中精力开好两会、共商国是,作出若干重大决定。在这期间,全国防疫工作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学有序进行,整个社会生活逐步恢复,这既是为了地方发展和现实民生所需,也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需要。故所以,这个“窗口期”尤其重要。

可最近,却出现了“为显得热闹好看,一个项目签约仪式搞3遍”“复工复产率不顾实际,越高越好”的报道,某些地方为了“装点”经济繁荣,下级演给上级看、政企联手演给公众看、干部演给群众看“表演式”的形式主义开始抬头。这种形式主义如果放任自流,就会诱发攀比心理,滋生不实之风,误导上级决策。

显然,“表演式”的复工复产无非就是想让“领导满意”。两会期间,各级各地直接面对中央,岂能不把戏演好呢?那么反过来说,一旦哪里疫情万一出现反弹,会不会有地方隐情不报呢?有人担心越接近全国两会,这种形式主义会愈演愈烈也是不无道理的。

“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要把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早在4月15日中央就下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通知,为防止出现新的形式主义表明了鲜明的态度。既有底线思维,又有红线戒律,这就为各级领导干部重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果断抛弃那种靠“一时走秀”欺哄瞒骗的小聪明、歪脑筋上了紧箍。

这个“窗口期”是风险期,更是机遇期。在抗疫尚未最后结束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是客观现实。有了困难不掩饰,要迎难而上,有了问题不畏惧,要直面解决。经历过战“疫”大考,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这样的承受力和自信心,并且坚信党和国家有面对风险和处置问题的思想准备和战略应对。

整治不良工作作风既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又要在“窗口期”有效阻断形式主义病毒感染的举措。一是必须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身免疫力,二是各级组织对不良工作作风要有针对性的强化治理,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像防止病毒一样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越是窗口期,越需要努力避免各种不良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红笔: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