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徐圣娥:在磨砺中锤炼“笔力”

时间:2020-04-15 浏览量: 作者:徐圣娥

毛主席曾说过:“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一支笔能与战场上的精兵、战争中的武器相提并论,阐明了“笔杆子”的威力。如果我们把写材料当成一门技能,当成是智慧的累积,苦中也会带着那么点甜。那么,我们该怎样努力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摆正心态。爱因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材料,有兴趣最好,没兴趣就摆正心态,培养兴趣。就像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必须喜欢和他假扮夫妻的王翠平一样,我们写材料也要“培养感情”。每个人不可能总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喜欢是易耗品,总是“烟花易冷”。再喜欢的事,时间久了,也会发现诸多不喜欢之处;再不喜欢的事,时间久了,也能从中发现点滴喜欢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小儿垂钓般的专注,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更要有干好每项工作的细心、耐心与决心。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历炼中,化喜欢为习惯、化兴趣为力量,化写作为信仰,活成“鸡血本血”。

虚心学习。文字是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写材料终究表达的是思想,拼的就是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这就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吃透中央路线方针政策路线,结合省市地方制度举措,确保写材料时贯彻的方向不偏,落实的精神不变,执行的力度不减;必须学好岗位业务材料,熟悉工作的纵向持续,更好地把握这项工作的发展前瞻,拓宽材料的深度;必须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领会工作的横向联系,关注这项工作整体的发展水平,更好地把握这项工作的延展度,拓宽材料的广度。真正做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勤于练笔。“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写材料就得满怀执着追求,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在实践中感悟,在练笔中提升。只要肯下功夫,既能锻炼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又是以写来倒逼学习,切实吃透中央精神,掌握本地本单位实情,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建议,展开精准生动的文字表达,真正做到“上接天线,下连地气,字里行间显锐气,遣词用句有灵气”。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政治站位,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查研究,旗帜鲜明地阐述观点,不断提高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张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材料是个漫长的学习、探索、求知、求真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要我们摆正心态、虚心学习、勤于练笔,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和写作功底,写出越来越多的好文稿。

(作者:徐圣娥系十堰市张湾区委政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