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虎尘:关于“具象”和“意象”的问题

时间:2017-12-12 浏览量: 作者:姜虎成

在起笔要创作诗歌的时候(包括古体诗和现代诗),想象中都可能产生许多的相关诗性语言的具象。一个好的诗歌创作者的能力,就是要从海量的具象中,找出最能够精确地描述你要表达和表现对象的意象。那么,什么叫“具象”和“意象”呢?
什么叫具象?我给它下的逻辑性定义是:指一切与艺术创作过程中(包括文学,以及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相关的具体的人、事、物而构成的可选的有待打磨和提炼的艺术原素。< 注> 所谓原素,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包括文学,以及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可选的有待打磨和提炼的具象特征。
什么叫意象?我给它下的逻辑性定义是:指一切艺术创作者(包括文学,以及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从海量的生活具象中,精选出来的具有形象逻辑思维特征的,并能够精准地描述所要表达和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艺术元素。< 注>所谓元素,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包括文学,以及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代表第一原创性的意象特征。
我今天把所有艺术创作活动中(包括文学,以及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必然和必须要使用的两个关键词的概念(即:具象和意象),进行了准确性的客观定义,其实质和目的是对我国由来已久的文化语境中存在的认知和理解的乱象(包括文化语境中的学术性研究的认知和理解的乱象)进行梳理和校正。其主要目的是厘清艺术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对它们的模糊不清的认知和理解。
网上的,包括有公开的书面性文字记载以来的艺术理论研究者(包括文学,以及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所定义的“具象”和“意象”都存在非逻辑性的错误,当然,也都是毫无逻辑性根据的。文化语境中存在的乱象(包括文化语境中的学术性研究的认知和理解的乱象),其表现的特征有哪些呢?
1.“想当然”观:不在逻辑性的推导和判断上下功夫,靠名人名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作为自己逻辑性推导和判断的依据;
2.“跟屁股虫”观:靠别人怎么说、书上怎么说、名人怎么说,作为自己逻辑性推导和判断的依据;
3.不做深入地研究、不做独立地思考,不学无术,欺世盗名,胡说八道。
在政治中,有一个名词叫“戡乱”。那么,在文化乱象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戡乱”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