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马少华:我看大学生评论大赛

时间:2015-10-31 浏览量: 作者:

  少华按:有朋友注意到,最近吸引大学生参加的评论写作比赛好像特别火。的确,目前同时正在举办的就有中国教育报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由著名的红网红辣椒评论频道主办的;由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和钱江晚报社联合主办的;以及《新京报》评论部虽然没有那么大张旗鼓,但已连续举办过数届的“超级实习生”评论比赛。
  
  “趁着我们风华正茂,趁着我们青春作伴,关注公共事务,习练理性表达”——今天在《钱江晚报》及其网站首次正式发布的阿里巴巴首届全国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的发刊词中的话,也许表达了上述所有这些主办单位和整个社会对于在校大学生观点写作的期望。
  
  我当然希望我的学生们和我们学校的同学们抓住机会,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作为在学校讲评论课的教师,非常感谢主办单位举办大学生评论比赛。我想,这对于引导大学生观察、思考社会事务,表达、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在公共言论环境中说服他人并接受他人的说服,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可以调动同学们的表达热情和参与热情吧。
  
  这就是经风雨,见世面。一个人对于公共问题的思考,不能停留在自己的脑子里面;一个人对于公共问题的观点表达,也不能停留在只有老师看到作业中。因为在这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不仅思考本身不大可能得到充分伸展,更重要的是,思考没有机会在真实的观点环境中与其他观点碰面的机会,并在这种碰面的机会中,得到质疑、挑战或认同。
  
  在这个意义上,学校的新闻评论教学和写作练习环境,都是不够充分的。而由高校与媒体合作主办的大学生的评论赛,就为在校大学生对公共事务的思考和观点表达创造了一个伸展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交流、碰撞,才是观点的理想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深入、艰苦的思考,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论据和创造性的表达,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自然胜出,就像它们在真实的社会舆论中胜出一样。
  
  这样的机会和这样的功效,当然不只是为评论教学提供的。而高校的评论教学,也不只是为了媒体输送职业评论人才。我们共同的目标,与其说是培养人,不如说是给社会增加更多的理性和批判性思考的含量。如此而已。(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少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