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程>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教程 > 正文

【评论写作观察7】程振伟:何为评论语言逻辑?

时间:2024-02-02 浏览量: 作者:程振伟

任何的表达,都是借助语言、符号的。而符号也是语言。所谓的万物皆语言,皆媒介。而语言则是各种模态的。它和人的五官接受语言的各个部位、各种形式有关。文字是一种主要的语言。人类文明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字建构的。人类花了大量的精力丰富文字构建文明,因此文字也最复杂。这里要谈的,是文字作为一种语言,如何建构评论这种文体。

如果说,语言、符号作为基本元素,形成各种叙事体的逻辑,那么可以说,“短视频语言,因为符合短视频逻辑,建构了短视频”;“新闻语言,因为符合新闻体逻辑,建构了新闻”;当然也可以说,“文字评论语言,因为符合新闻评论逻辑,建构了新闻评论”。那么,什么是评论语言呢?评论语言,比如以文字为基本元素,又是如何构建的评论逻辑?

这里就对评论语言如何构建评论逻辑作一解构。申明一下,这里说的是评论语言,主要说的是形体的文字。

评论语言首先是建构了评论大逻辑。也就是说,用文字搭建的叙事体,“像评论”,达到评论媒体编辑“认为评论应该具备的样子”。比如,相比罗列知识,思想、观点浓度比较高;比如,其中有理论有思想,有论证有推导。它能满足一部分人通过阅读想获得思想营养的需求。从全篇上看,它体现在认知上是“超出社会平均水准的”。

评论语言其次是建构了评论微观逻辑。无论是一个段落,还是其中一个句子,感觉到“有思想”“有观点”“有态度”,当然“有感情”是更高要求。微观上,一方面追求“评论逻辑”,也就是说句子内部或者句子之间有关联,而且是强关联,或者说是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松散的,并非总是并列的。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就是强逻辑。

另一方面,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独特的逻辑标准。直截了当来说,评论语言在微观层面,特别是句子内部或者句子之间,一直贯穿着回答“what”和“why”的问题,就是不停地在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how即怎么样的问题。

大家想一想,在写作中,不停的渗透“what”和“why”意识,不停留在表象的说how,其实是较好地解决了认知问题,它有深度、有思想性,那么评论的味道,就会自然而然的弥漫而出。

什么是评论体?大家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答。对我而言,任何跟表达有关系的东西,它的底层就是语言。而语言是建筑材料,逻辑就是把语言串起来达到各种目的诉求的框架。何为评论呢?就是它一看,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就是评论语言。

它符合评论语言逻辑的要求,它一直在不停地解决合理性的问题,表现在“这样行文、推导,不停地在回答人的疑问,满足人以思想营养的需求”。它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不停地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制造张力,让人不停地探究这个复杂的世界。

(作者:程振伟,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