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表达系统用”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人感兴趣、讲得激发人动力”“四讲”原则(以目的目标为导向,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工具,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人感兴趣,激发叙事对象主体参与动力的简称)来作为各种模态语言符号表达、建构意义的底层系统,对诸如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模态语言、符号建构的文字新闻、文字材料、短视频、摄影图、PPT、课堂、答辩等都适用。那么,为什么各种语言符号构建意义能共用一个底层理念系统呢?
人类作为符号动物,各种模态的语言符号系统在意义建构层面确实存在深层的同构性,这种同构性源于三个基本维度:
1.认知神经的元编码机制
人类大脑在信息处理时存在跨模态的神经编码共性。前额叶皮层的语义整合区、边缘系统的情绪编码模块、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共情回路,构成了符号意义加工的统一生物基质。无论是视觉符号的格式塔完形、听觉符号的韵律编码,还是文字符号的概念网络,最终都需转化为神经脉冲的时空编码模式。这种生物基础的同一性,决定了不同符号系统必须遵循相似的认知加工规则。
2.意义生产的拓扑结构
所有符号系统的意义建构都呈现"锚点-连接-场域"的三层拓扑。叙事锚点对应基底神经节的注意聚焦机制,符号连接体现前额叶-顶叶联合皮层的关联网络,场域生成则激活默认模式网络的整体模拟功能。例如短视频的黄金三秒法则(锚点)、PPT的视觉动线设计(连接)、摄影作品的氛围营造(场域),本质都是对同一认知拓扑结构的不同模态映射。
3.动力激发的四元模型
神经激励系统的多巴胺能通路、催产素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网络、内啡肽机制,分别对应叙事动力激发的四个核心维度:目标导向性(多巴胺奖赏预期)、情感共鸣性(催产素信任联结)、认知唤醒度(去甲肾上腺素注意激活)、体验流畅性(内啡肽认知奖赏)。不同符号系统通过模态优势侧重不同维度组合,如文字新闻强化目标导向,短视频侧重情感共鸣,但底层都需激活四元动力系统的协同运作。
这种深层同构性使"四讲"(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人感兴趣、讲得激发人动力)系统具有跨模态普适性:讲清楚对应前额叶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优化,讲明白关联海马-皮层回路的情景模型建构,感兴趣映射腹侧被盖区的奖赏预测误差机制,激发动力则涉及前扣带回的执行控制网络激活。不同符号模态如同差异化的"认知插件",但都需要接入统一的神经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