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有微博评论指出,“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这是来自国家层面的宣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
春节即将来临,由于疫情影响,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选择留汉就地过年。记者从武大、华科、华农、地大等高校了解到,各个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丰盛可口的年夜饭大餐,送上防疫物资、新年红包等大礼包,让留校学生过一个安全、和谐、温馨、文明的春节。(2月4日《楚天都市报》)我国部分地区尚有零星散发病例,为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当前各地号召在外工作人员就地过年。事实上,这些倡议反倒极少涉及大学生群体。高...
2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手机有限带入校园、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的声音,早已有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就曾明确提出“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教育部也曾在官网公开答复称,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此次教育部发布《通知》,就是对“中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等问题的回应。手机的“...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出台的初衷是好的。比如,像衡水中学这样的名校,早就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了,衡水中学每年为一流高校输送了那么多的优秀生源,他们作出这样的规定,肯定有其道理。教育部颁布这个《...
“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近日,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印发的通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们喜大普奔的情景相比,学生群里则哀嚎遍野。先表明我的态度,至少在现在看来,这一举措很有必要。也是碰巧,这几天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人高马大的儿子沉迷网游,父亲要拿走设备,儿子歇斯底里,对父亲破口大骂,还威胁道“你摔你试试”。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到父亲的无奈,看看评论,除了点评从小溺爱终酿苦果,更多的...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是不想手机冲击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当下的智能手机,其诱惑力非大多未成年人可以抵御。网友一句“老实话”说出了手机的致瘾性:现在的成年人都尚不能做到手机离身,每天...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一出,“禁带手机入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也迎来家长的一片叫好。但在笔者看来,现在叫好为时尚早。对于不少家长而言,最想看到的就是校园里不再有孩子带手机。可是,能做到吗?有人会说,只要“一禁”就能“...
教育部网站2月1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通知》称,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关于学生是否能带手机进入校园的问题,历来争论不休。现在,一纸《通知》一锤定音,许多学校和...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作为近期的沸点话题,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说“防止……女性化”的提法,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有人说性别是社会建构的,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性别特征,不能强求气质阴柔的男性变得阳刚……这说明我们国家的公民意识在觉醒。但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教育部的回应,针对的是普遍现象,没有必要以钻牛角尖的心态去批驳。曾几何时,“小鲜肉”、“小奶狗”、“小狼狗”、“甜野男孩”……一度成为媒...
最近,一款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主开发的“我爱记单词”APP火了!它让许多大学生摆脱了传统的背单词之苦,化身“单词狂人”刷上了瘾。杭电“指尖上的创新”之所以能够使过去枯燥的背单词变成了受追捧的“挑战游戏”,就是由于他们开发程序时,始终坚持精准对接本校学生所需,坚持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做,坚持校本研发过程中的“自主”。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关键就在于“自主”。毫无疑问,一旦我们的研发、创造活动游离于现实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