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要学思政课?我认为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我学会了辩证思考的方式,对遇到的现象既不是一味批判,也不是盲目赞成,有效提升了我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政课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准确把握中国的现实国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到毛泽东思想成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
近来演艺圈明星艺德缺失令人大跌眼镜,“饭圈”无底线追星令人惶恐。被粉丝们称作“光”的明星跌落神坛,本该积极向上的追星圈子污秽不堪。这不禁令人反思,我们到底要不要追星,该追怎样的星呢?要不要追星?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追星追的到底是什么。撒贝宁曾说过“所谓追星,其实就是在追自己”。追星其实也是寻求认同的过程,人们借由榜样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因此,我们追星,追的是闪闪发光的明星,同时也是渴...
当我拿到大一新生的课表,看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只当它与中学政治课别无二致:长篇大论的冗长开始,毫无新意的课中陈词,百无聊赖的结束再见。直到冷静老师走上这三尺讲台,我对这门课一概而论的认知才就此改变,因为全神贯注地听讲喜欢上这个老师,因为这个老师爱上一堂课。课堂上,我们看着边防军民高喊:“我们在此地守护,请祖国和人民放心!”而热泪盈眶;课间,我们听着改编的《我还是从前的那个少年》而热血...
立德树人,思政为要。10月4日上午,“新时代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副院长邵彦涛、副院长李芳以及众多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参加论坛活动。一次论坛,一次交流,一次碰撞,一次升华,一次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有益探索。立德树人,应该扎实推进。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学在马院,爱在马院,心怀马院,筑梦马院。近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校友座谈会举行。全国各地的马院校友如约而至,齐聚桂子山,共同追忆青春岁月,叙述同窗之情,共同助力未来,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出谋划策。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我对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充满了未知与期待,在我固有印象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知识枯燥,课堂氛围沉寂,专业体系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我心中也有了对大学思政课的一份探究和几分期待。在我心中的思政课是这样的:第一,老师要慢慢诱导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转变。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没有人在身后督促,这会使得我们很不适应。第二,老师要抓住...
“你们学校学生啊,被你们教育的很好,品德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她们,请你们帮我看是否能通过她们的老师表扬她们一下,这种行为,应该被肯定和鼓励……”近日,有市民通过电话匿名向学校相关学院反映了一件我校学生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希望能够给予当事人表扬和鼓励。记者通过联系查证,事件的主角正是我校教育学院两名学生余洋和曾淼。(9月30日汉江师范学院新闻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给我们带来太多不确定性,也催生了我们新的工作模式。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跨越千山万水、没有舟车劳顿、唯有畅所欲言,成百上千的思政人因为共同愿望而相聚云端,便是对我们今天工作的生动描绘。2019年首场“同课异构·协同共研”第一期备课会在桂子山上举行时,还只有8所高校参加,看起来还只是湖北省内的备课会。但因为备课会针对性强、受益广泛,两年来,当年的...
尊敬的李朝阳教授、赵付科教授、刘洪森副教授、王晓霞副教授,李芳秘书长,各位专家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同仁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个五彩斑斓,硕果累累的美好季节,我们怀着满心的喜悦和期盼,迎来了“同课异构·协同共研”“纲要”课2021年版新教材导言和第一章集体备课会在云端召开。在此,我谨代表湖北科技学院,向参加今天集体备课会的各位教授、各位专家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湖北科技学院创办80多年来,肩负...
守得住精神,做得了传人,这是我们党对新时代青年寄予的厚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国有国魂,民族有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深深依恋,和对历史沉淀而凝结成的民族精神的继承与赓续,才有了中华民族不断崛起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处在文化多元、科技迅猛发展、意识形态多样和不确定因素交织背景下的新时代青年人,要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