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张玲:“社团热”后更需用心人

时间:2013-11-14 浏览量: 作者:

    金秋九月的大学校园,迎来了新主人,也迎来了学生社团纳新的火热时节。我校近30个社团,各出奇招,尽显神通,争相招兵买马。学子们积极参与,有的甚至一口气报了几个社团,俨然一个社团达人。
社团之于学生而言,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大学课堂的延伸,是锻炼自我、拓展交友网络的重要渠道。在这里,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同学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文艺青年一起做着文学梦,电影发烧友们或笑或骂地交流着观影体会,乐器能手们抛开最初的羞涩琴瑟和谐地演奏着美妙音乐,爱好运动的健将们酷炫十足地较量着球技……每一样都张扬着无限的青春和活力。这里的交流氛围,不是课堂的一言堂,而是众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一起锻炼,一起成长。
只是走过最初的热乎劲,又有多少人真正享受了社团生活带的成长与乐趣呢?社团的组织者们在将学子们招揽进社团后,又开展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从而给团员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益处?
仔细检视每个学期的社团生活,情况并不乐观:新生们经历过“百团大战”的空前盛况,感受到了社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但也有社团招新过后便鲜有活动,更少人参与;有的社团人挥洒汗水,践行他们的梦想,坚守着属于他们的别样天地,但也有的社团人,只有在学期年终考评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的社团,期间从未参加策划一项活动。
在笔者看来,社团纳新时热火朝天的报名热过之后,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应该冷静下来,用心对待社团生活。“社团热”应该是一种持久的热度,足以激发学生和组织者热忱。“社团热”需要大家共同用心来经营。
一个真正热心热团的大学生一定不满足于我是社团人,而是用心参与社团实践,用心体会社团生活。一篇不足千字的小文章,一段并不熟悉的小乐曲,一次跟“团”采风的秋游,这些足以在我们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时,留下一些感慨和记忆。
这也需要社团管理者的用心经营。社团是一个以兴趣为纽带链接起来的特殊组织,每一个报名参加的同学都希望有所收获。社团管理者不应该只满足于招收了多少新人,而应该关注组织了多少次有意义的活动,多少社员参与其中。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他们对社团生活也有着全新的需求。大一新生报名社团,普遍带有明确的目的:或为丰富个人阅历,或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更有新生明确表示,希望借助社团这个平台与企业和社会进行接触,并获得企业赏识,以期顺利踏入职场。不少就业实践性社团也因此大受追捧。
就业重压下,就连初入校门的大学新生也变得紧张起来。大学生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时,都已将自己的未来规划纳入其中,一方面提前谋划有利于就业;但另一方面,也对高校社团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作为社团的组织者、管理者,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考虑学生需要,组织策划社员愿意参与并乐在其中的活动。
加入一个社团,并用心参与方可品出个中滋味。而每一个社团,都需要管理者用心经营,而不仅仅是把学生拉进来。真正的社团热是一种持久的热度,能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乐趣和价值。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大学生活。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