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雷锋月里谈“侠义”

时间:2013-03-05 浏览量: 作者:

  从“革命的螺丝钉”、“钉子精神”,到助人为乐,雷锋精神影响世人整整50年。
  在当今社会,人们提到雷锋,更多的是宣扬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品质从道德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利他性”。人性有善恶之分,也有为己和利他之分,当然很多时候是交织混杂的,这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
  在欧洲诞生了一种主义——利他主义。利他主义是一种无私的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利他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都是一种美德。
  说到“利他性”,咱们中国宣扬得很早,只不过提法不一样,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墨子和他的门徒。
  人类的“利他性”,在墨子那里叫做“侠义”。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墨子独创墨学,其中不仅有“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还有一个惹人注意的“任侠精神”,后世称为侠义精神。简单地说,兼爱,指的是人生而平等;非攻,反对的是恃强凌弱,“任侠精神”价值观便源自这种思想。墨子认为,侠士就要自苦为极,损己利人,把为天下百姓谋利当做份内之事。
  墨子及其门徒的可贵之处还在于“知行合一”。《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旋踵。”他们平时食“藜霍之羹”,穿“短褐之衣”,足登麻或木制的“歧矫”,是一群过着苦行僧生活的“游士”。他们常常参与政治军事活动,力助小国抵御大国侵略。墨家团体在春秋时期名震华夏,连各国君主都要给他三份面子,由此可见当时墨家学派影响力……
  在这里还要提一点,就是墨子十分重视劳动人民。追求理想社会,老子寄希望于“天道”,孔子、韩非子寄希望于“王道”,墨子则寄希望于“侠义道”。墨子认为,与其说服君主,不如自己行动起来。换句话说,相比寄希望于君王,墨子对自己更有信心,对劳动人民更有信心,这种异于诸子的独特之处,恰恰体现了墨家憎爱分明的平民立场。这些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也是高度一致的。
  墨家学派的平民立场,自然不受君王待见,所以在经历了内部分裂、秦朝焚书重重磨难后基本消失。
  纵观历史,墨家学派“侠义精神”中的“平等利人”、“为天下百姓谋利”的精神,与雷锋精神中的“助人为乐”、“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尽管隔着千年之遥,却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当然,雷锋精神更具有现实的榜样意义,他将人类的“利他性”推到了一个最为彻底、最为宏大的境界。他的事迹几乎没一件惊天动地,但对“小善”的坚持让他举世闻名,流芳千古。
(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