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快评】公共资源协同配置提升京津冀百姓获得感

时间:2024-02-25 浏览量: 作者:张全林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月2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新成果。10年来,三地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不仅为产业协作提档升级,也为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轨道上的京津冀”为协同发展提供便利。10年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京津冀织密交通网,津石、塘承高速等先后全线贯通,公路里程合计达到24.4万公里。津保铁路、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北段、京津城际、京张高铁、京雄城际、津兴城际等多条高铁和城际列车往来穿梭。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产业协同、人员往来,需要交通给力。京津冀交通网,已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一道风景线。北京已开通41条跨市域公交线路,运营里程达2712公里,满足三地居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河北廊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北京轨道交通线不断向河北延伸,未来河北三河到通州最快9分钟。交通一体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了硬支撑。

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京津冀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差距不断缩小。据统计,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7.2%、6.9%和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7.2%和8.5%,均快于城镇居民。京津冀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均有所缩小。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均等化、便利化。10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越来越多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红利。通过在政务数据共享、政务服务跨省同标、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社会保障卡拓展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加快社会融合,地相接、水相连、人更亲,为协同发展不断创造条件。

在教育方面,200余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累计成立了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59所京津冀优质学校与雄安新区61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实现了县域层面全覆盖。

在就医方面,2023年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就医一卡通行,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在全国首次构建三地协同适用的代谢性疾病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管理中心平台和患者信息库,实行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在养老方面,京津冀携手打造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先行区、示范区,坚持“同质同标”要求,着力推动区域优势互补,既补各自短板,又锻造共同长板,加快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数百万老年人将享受更多三地变同城的便利。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落脚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随着优质公共资源释放共享效应,京津冀三地居民扩大了“生活圈”半径,提升了生活品质。从教育到社保、从医疗到养老,为三地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三地资源共享、互认互通、同事同标、高效协作、协同开放,深化了社会融合,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笔: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