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观察】莫让网络谣言干扰抗洪救灾大局

时间:2024-07-19 浏览量: 作者:李兆清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强降水,部分地区遭受水情灾害。然而,在全民关注灾情、积极投身救灾工作之际,却有一些人散布关于灾情的网络谣言趁机博取关注,像上述的网络谣言还有很多。这些行为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救灾秩序,还极大地引发了公众的不安与恐慌。

“邵阳发洪水了,资江河河堤冲塌方了”“接到上级电话,平乐县新田水库塌了”“重庆市忠县新立、三汇洪水泛滥成灾,多人失联、损失惨重”,这些在网上热传的信息,经相关方面确认,其实是故意编造的虚假信息,是彻彻底底的谣言。

网络谣言传播快,引发恐慌危害大。眼下,正值全国“七上八下”主汛期,湖南、安徽、江西、贵州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灾情牵动人心。解放军、武警、消防、应急救援等队伍投入抗洪抢险救灾中。人们通过媒体关注着灾情,关注着抗洪抢险救灾的进展。关注度代表着流量。少数人借此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导致公众感到恐慌,社会危害不小,这些网络谣言乱象亟需加强整治、严格管理。

加强治理正当时,清朗网络应坚守。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等内容的网络空间。谣言在网络空间传播,增加了公众辨识的难度,各地理应全力治理网络谣言。比如,前段时间,一篇文章中,疑似洞庭湖汹涌的洪水场景配上煽动性的文字描述,导致当地民众人心惶惶,部分家庭甚至开始准备撤离,一些商家趁机哄抬物价。在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快速传播时,当地多个部门对其进行核实。经多方查证,确认洞庭湖堤防安全无虞,并未发生决堤事件。随后,当地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辟谣信息,并对谣言发布者进行了约谈和处罚,要求其删除不实内容并公开道歉。坚决治理,遏制住了网络谣言的“咽喉”。

网站平台责任大,信息审核须强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指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制造、散布网络谣言,将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涉嫌刑事犯罪。如果网络谣言在网站平台上传播,导致网络谣言的危害扩大,网站平台不能回避自身责任。网站平台应当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好网络生态治理“生力军”作用,担负起对平台用户发布信息的监管、审核义务。

齐心协力同参与,众志成城治谣言。互联网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守护网络精神家园,人人有责。一方面,公众应当强化网络文明意识,不在网络空间制作、发布、传播网络谣言,不当网络谣言传播的“二传手”。媒介素养很重要,谣言止于聪明人。在网络空间看到涉及洪灾的似是而非的信息时,不能轻信,要相信官方信息。另一方面,碰到网络谣言时,公众可以向主管部门举报,方便主管部门及时处置。人人参与举报网络谣言,可以汇聚成治理网络谣言的强大合力。铲除网络谣言的生存土壤,可以让网络谣言失去立锥之地。

洪灾灾情,人人关注。网络谣言是抗洪抢险救灾的“绊脚石”。全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治理涉及洪灾的网络谣言,可以避免网络谣言干扰抗洪救灾大局。

(作者:李兆清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