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热评】大江奔涌文脉不息,绿满中国活力迸发

时间:2024-07-15 浏览量: 作者:本网评论员 江昌平 图 王丽

图片

本网评论员 江昌平 图 王丽

近日,“大江奔涌点·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湖北武汉启动。活动旨在聚焦长江流域沿线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成就,探访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以多视角、多维度、多形态来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营造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讲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故事。

浩荡长江,蜿蜒万里;不舍昼夜,奔流不息。万里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摇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保护、利用、发展等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刻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多次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系列重要讲话、务实行动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根本变化,澎湃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图片

水脉与文脉融通,讲好因水而兴、以文而盛的时代故事。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经江汉平原、江南水乡,在岁月沉淀中造就了以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等为代表的千年文脉,形成了特色彰显、相互促进的长江文化发展格局。近年来,长江流域沿线省市坚持水脉与文脉融通共兴,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全面挖掘长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拓展休闲旅游空间,以惠民之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沿江布局大型文化设施、举办特色文化节,促进长江文化与旅游发展、生态保护、城乡建设、宣传教育等共融共通;注重活化利用长江沿线文化遗存,一大批以《洪湖浪打浪》《长江之歌》的文艺精品力作迭出……多措并举之下,有力促进了长江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万古长江在水脉润泽、文脉传承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图片

保护与利用并举,铺展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壮美画卷。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赋予长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为此,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沿线11省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深切嘱托,深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行动、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和文创产业、打造“天府之国”“灵秀湖北”“水韵江苏”等文旅融合品牌、以“长江非遗+旅游”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十多年来,长江流域沿线省市优化供给、创新机制、提高效能,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动长江文化活化利用、保护发展。放眼如今长江沿岸,鸢飞鱼跃、鱼翔浅底、江豚逐浪的生态美景频频显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底蕴日渐丰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盈,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图片

守正与创新同行,焕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逐绿而行、以水而兴、因文而盛,在守正创新中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欣喜于看到:近年来长江沿线各省市积极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产业为主导、绿色企业为主体、绿色生活为主流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不论是大力推动发展风能、水能等新型能源,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还是培育建强新兴产业,力促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服务化延伸、生态化集聚,抑或是创新打造绿色生态与科技创新“点、线、面”协同发展格局,不断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向“新”而行、以“质”取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足、动力更强,“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为推动绿满中国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图片

大江奔涌文脉不息,绿满中国活力迸发。回首过往,长江经济带战略在长江流域沿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态优势在山海之间奏响绿色发展精彩乐章。奋进新的征程,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长江水脉文脉,将绿色低碳理念内化于心、深践于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定硕果芬芳,美丽中国也定将升腾起治水、兴文、护绿的万千气象。

图片

  (本网评论员:江昌平 图:王丽  编辑: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