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新时代背景下,养老工作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现代化治理成效,与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息息相关。当前社会老龄化程度较深,如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坚持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独特的养老发展路径,是我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明职责,规划养老服务发展蓝图。机构改革以后,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工作合为一体,要真正实施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坚持“全体+特殊”两个重点,以孤寡、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底色,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扩大为老服务覆盖面,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夯基础,打牢养老服务框架体系。养老服务阵地建设是搭建养老服务体系框架的重要底盘,为养老服务供给输出提供有力保障。要结合区情,以区-街-社区-服务机构为建设主线,区街联动协调、合理规划布局;强化重大养老项目建设,构建普惠-中端-高位的多层次品质养老服务链条;以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拖”N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为路径,打造区域性、连锁型养老服务品牌,形成辐射范围广泛、覆盖群体全面的养老服务阵地。
集资源,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有效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社会高效能效治理的必经之路。要聚焦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坚持“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持续丰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落实助餐、助洁、助浴、助医、远程照护、适老化改造、老年人意外险、紧急呼叫等各类服务。建立部门协同、各司其职的养老工作机制,搭建资源对接平台,集聚社会力量,探索“国企+养老”“物业+养老”“旅居+养老”等多种形态,打造优秀养老项目,合力探索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重创新,深化人工智能养老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养老模式被取代,利用新技术为养老转型是现代化、产业化、数据化的发展趋势。要主动迎上数字化转型浪潮,坚持“人工智能+养老服务”双向链接,以居家、社区、机构模式融合为切入点,强化智慧养老渐进式发展。巩固居家养老基础,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将专业机构服务送上门;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依托,探索多场景应用,建立人工智能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以智慧养老机构建设为补充,实现院内智慧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人工智能为纽带、数据预警为手段、服务响应为落地的模式闭环。
共参与,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关心关爱老年人,为老年人解决最在乎、最记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要充分发动群众、下沉党员、社区志愿者、共建单位、社会慈善等力量,构建共治共管共享的养老新格局。深入养老工作薄弱的小区、机构、社区,“沉浸式”调研挖掘老人最真实的感受和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例如吃饭不便、精神空虚、独居无人照料等,列出清单、对症下药,持续补齐工作短板弱项,把“问题”变为“成绩”,把每一个政策转化成为群众干出的每一件小事、实事。利用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为老宣传,提升政策知晓度,共同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推进养老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共同缔造为载体,以需求为指引、供给为切入,适时调整工作机制和方法,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黄丽娟 武汉市武昌区民政局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