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时评】净化“网言网语”要随时“清垃圾”

时间:2024-10-16 浏览量: 作者:徐圣娥

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新华社2024年10月11日)

网络是个大熔炉,把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成长背景的人聚拢在一起。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10-19岁青少年是新增主力之一,占新增网民的49%。亿万网民的网络,随时可能产生“语言垃圾”。这些垃圾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因而,净化网络语言环境要随时“清垃圾”。

定期公布禁用词“黑名单”。欲先除之,必先识之。此次“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聚焦的“语言垃圾”主要是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乱用的语言文字;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前者是部分网站平台为了“眼球经济”特意为之;后者是部分网民为了哗众取宠,刻意为之。这些都成为网络“语言垃圾”的发源地,这些垃圾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腐蚀未成年人的语言表达,进而润物细无声般侵蚀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形成大众眼中的“烂如疥疮”,青少年眼中的“艳若桃李”这样的错误认知。因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定期公布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发挥铁扫帚作用,大扫除。让青少年明是非,知美丑,晓底线,存敬畏。

建立健全网络语言“红线”监管机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化技术手段运用,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定期公布的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纳入网络语言“红线”监管范围,严厉打击歪曲音、形、义,潮流兴起的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造出的新词新段子等。重点对视频弹幕、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网络应用采取技术管控,一旦语言输出触碰“红线”,立即弹出提醒警示框,弹出超过一定次数实行发言限制直至禁言,更有严重者实施封号,严禁进入该视频、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网络应用。通过造成诸多“不适感”,把牢网络语言“出口关”,密切关注网络黑话烂梗、生造出来的新词新段子流行,防微杜渐,随时纳入监控范围。让肆意攻击谩骂,污染网络环境现象休矣,让无聊博眼球,恶俗低俗现象休矣。

畅通网络“语言垃圾”举报渠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清除网络“语言垃圾”光靠相关部门、平台远远不够,网络信息浩如烟海,一条条核实根本不可能完成。需要我们每个网民行动起来,做网络世界的“清洁工”,让网络“语言垃圾”成“过街老鼠”,无处遁形。我们每个网民在遇到可能是“语言垃圾”的文字时果断举报,相关部门要畅通举报渠道,根据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举报进行逐一核实,一旦查证为网络“语言垃圾”,立即纳入禁用词“黑名单”,进入网络语言“红线”监管范围。对举报查实的网民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小小奖励,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汇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维护晴朗的网路环境,形成良性循环。让清理网络“语言垃圾”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中,陷入网民声讨的“汪洋大海”里。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网络语言是在新媒介下的文字表达。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每个人应该以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保护好网络环境,保护好未成年人,以规范化、正能量的姿态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因为,这也是保护好我们的未来!

(红笔:徐圣娥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