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网评】守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助力共建美丽星球

时间:2024-11-14 浏览量: 作者:罗建华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近日在哥伦比亚城市卡利举行。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变化、物种入侵、过度开发等多重因素影响,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利益攸关方亟须形成合力,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目标达成。中国在政策制定、资源调动和技术赋能等方面积极作为,给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机遇。(11月12日人民网)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家园。“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成群现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惹人怜爱、深谷中的“奇花异草”郁郁葱葱……正是生物的多样性让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变得美丽又丰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自然经济报告》显示全球经济中有44万亿美元适度或高度依赖自然生态系统,这相当于全球GDP的一半以上。这启示我们,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创新发展,为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展现“中国作派”。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我国在保护中发展、探索中前进,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赢得国际社会赞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大力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持续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边治理、合作共赢的机制,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了新贡献。

加强交流合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坚定支持生物多样性多边治理体系,切实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他相关环境条约义务,积极承担与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不断深化生物多样性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发挥更大作用。持续推进《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等进程;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40多个国家成为合作伙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绿色转型等方面开展合作……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当前,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将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响应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挥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红笔:罗建华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