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部署安排,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通过持续努力和全民参与,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1月26日人民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综合来看,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因而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既要增加生产食物的供给,更要注重节约粮食,杜绝食物浪费。此次《行动方案》从技术、制度和节约意识等方面,提出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四方面具体行动与要求,对未来三年我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进行部署,贯穿从“餐桌前”到“餐桌上”的各个环节,对于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力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大力开展“光盘行动”,推进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数据基础薄弱,统计调查评估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餐饮消费环节中商务宴请、红白喜事等浪费严重,大吃大喝、过量点餐等不良风气仍然存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出台《行动方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抓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充分凝聚各部门工作合力、压紧压实各地区工作责任、促进形成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良好风气,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抓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实际成效。
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从业者、消费者共同努力。《行动方案》聚焦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堵点难点,分层分级分段提出针对性举措,部署了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加强损失浪费统计调查等重点任务。在粮食节约减损行动中,对全链条节粮减损作出明确部署,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中,围绕家庭、规范、教育等方面展开部署,推动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加强引导规范,强化青少年教育和勤俭节约家风建设;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中,对行业引导、约束与自律等方面进行部署,深化“光盘行动”,促进行业自律;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中,分别对机关食堂反浪费、学校食堂反浪费、企业食堂反浪费提出要求……凡此种种旨在通过推广全链条减损措施,全面挖掘“节流”潜力,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环节全面减少损失和浪费。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端牢中国饭碗,既要耕好“有形良田”,也要扩增“无形良田”。从农田到餐桌,从理念到行动,把节粮减损和增产稳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源与节流并重,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环环相扣、久久为功,形成全链条粮食减损的合力,就一定能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根基,让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牢。
(红笔:罗建华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