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记者26日从司法部获悉,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的通知,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的重点宣传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11月27日人民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旨在在全社会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各级组织和全体公民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宪法,就是要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我们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推动宪法完善发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宪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就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宪法是厚重的,承载着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回首来时路,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的实践表明,只有依托宪法的根本法指引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才能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制度保障基础之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不仅通过文本肯定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明确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任务,而且从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相结合的高度来引导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科学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奋进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牢牢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基。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以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等为载体,使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共识在全社会进一步夯实,必将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澎湃的法治力量。
(红笔:罗建华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