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时评】十一载春华秋实 筑就造福世界的“阳光大道”

时间:2024-12-03 浏览量: 作者:罗建华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出一条造福世界的发展繁荣之路,铺展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画卷。(12月2日人民网)

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性、大规模、全方位国际经济合作倡议。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掀开了中国和世界发展新的一页,成为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不断实现更加深入的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从亚欧大陆到非洲和拉美,从硬联通到软联通,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十一载春华秋实结出累累硕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中老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塞内加尔干旱地区村民饮水更安心、孟加拉国帕德玛巴瑞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合作项目,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为世界减贫事业和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共建“一带一路”奏响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截至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山海万里,同舟共济。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深刻阐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开辟各国交往新路径,搭建国际合作新框架,汇集人类共同发展最大公约数,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了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国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愈发彰显、前景更加光明。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放眼现实,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向深入,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顺应世界经济、技术、产业、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和时代大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新亮点不断涌现、新活力持续迸发。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继续携手并肩,共同书写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目标不断前行。

(红笔:罗建华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