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网评】春节申遗成功 世界共享“中国年”

时间:2024-12-09 浏览量: 作者:乐兵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中国春节的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更是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肯定。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的节日。春节脱胎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她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的人们,在岁末年初,通过打扫房屋、准备祭品,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祈求来年丰收和家宅平安。这些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庆典,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新年习俗,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春节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文化的纽带,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

春节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 从古至今,春节陪伴着我们走过了厚重的历史,在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人们放下一年的辛劳和忙碌,回归家庭,享受亲情的温暖,共同展望新一年的生活。燃放爆竹、除夕守岁、舞龙舞狮、分发压岁钱……春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无不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

春节正在成为世界节日。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节日,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从美国纽约到日本东京,从西班牙马德里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从俄罗斯莫斯科到新西兰奥克兰,舞龙狮、画年画、包饺子、逛庙会等活动精彩登场,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共享美好时光。2023年,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所传递的和谐、团圆、喜庆等价值观,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与喜爱,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春节为文明交流互鉴架设桥梁。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祝福和温暖,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传递了希望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交流互鉴,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同行的美好愿望。

(红笔:乐兵  编辑:宁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