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通知》提出,专项行动聚焦网民关切,重点整治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等重点问题。(2月24日《光明日报》)
“信息茧房”是用户在网络上被“定制化”信息包围的状态。算法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点击偏好等,量身定制信息流,使用户只能接触到想看的信息。时间长了,用户如同被封闭在了“茧”里。
“信息茧房”危害大,加强治理正当时。信息“海洋”,五彩缤纷,用户可以获取多样的信息。“信息茧房”让用户只能获取到跟喜好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获取信息。“信息茧房”还会产生负面影响。用户无法接触到不同观点和广阔世界。当用户习惯“信息舒适区”,视野和思维逐渐变得狭隘,容易形成认知偏见和社交障碍。“信息茧房”,会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甚至可能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少数不法分子通过“信息蚕茧”实施虚假宣传、流量造假等违法行为,影响很坏。
打好监管“组合拳”,促进网络更清朗。“信息茧房”是严峻挑战。依法严厉整治,才能保障信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创建安全平台环境,构建健康、有序、多元的信息环境。打破“信息茧房”,应当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力度,健全算法审查机制,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确保算法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监管从业人员应当强化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担当精神,认真进行监管,全力遏制住“信息茧房”野蛮生长势头,使“信息茧房”处于可控状态,以免产生负面影响,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网站平台强化责任,提高算法透明度。平台算法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用户留存率和活跃度,会优先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平台通过算法将用户“标签化”,实现精准营销和流量变现,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牺牲了信息的多样性和用户的自主选择权。网站平台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不能不择手段,应当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平台应建立健全算法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算法推荐服务,保证个性化的同时,注重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新颖性,降低同质化信息推送比例,以免用户陷入“信息茧房”。
科技赋能强监测,助力算法更健康。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加强算法监管,离不开科技赋能。监管部门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探索研发智能算法监管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算法推荐行为。建立完善的“信息茧房”监测机制,定期监测、分析网站平台上的信息推送情况,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当发现“信息茧房”越来越严重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算法、信息内容,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以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信息茧房”危害大,加强治理为人民。全力治理“信息茧房”,守护清朗网络生态,让网络家园更美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得到更好满足!
(红笔:李兆清 编辑:宁云平 责编: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