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网评】以“花为媒”抢抓“春日经济”流量红利

时间:2025-03-04 浏览量: 作者:罗建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大后天就是惊蛰了,我国多地春暖花开、生机萌动。人们纷纷走进公园、郊野踏青赏花,“赏花热”掀起旅游热潮,也为城乡消费注入动能。(3月3日人民网)

早春时节,春花烂漫。眼下,各地陆续迎来赏花期。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内的蜡梅与古香古色的红墙绿瓦相映成趣,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在湖北武汉,梅花进入盛花期,漫山梅花竞相绽放;在四川泸州,樱花绽放,美不胜收;在重庆江津,樱花园里8000多株樱花次第开放,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把樱花园与茶园相结合,形成了集樱花观光、茶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约5000人次……春花自南向北、由东向西蔓延盛开,街头巷陌处处涌动着浓浓的春意,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斑斓多姿的壮美画卷,这是活力迸发的春天模样,更是美丽中国的厚重底色。春花争相绽放,激发了人们踏春出游、赏花看景的意愿,也催开了火热的“赏花经济”。

“花经济”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当前,游客对于春季出游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观赏和拍照,而是追求更为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各地以花为媒,大力发展“春日经济”,深挖“花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在赏花游的基础上还加入田园采摘、特色农业、民宿度假、亲子互动、研学康养等多种元素,创造更多春日消费新场景,持续提升由花而生的附加值。云南昆明宜良的樱花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当地设立鲜花饼、花蜜等特色产品展销,让游客们在徜徉花海的同时,还能品尝到“春天的味道”;在福建厦门蔗内村,油菜花海美不胜收,当地把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举办米粉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量……聚焦“赏花+”新式玩法,赏花+露营、赏花+集市、赏花+体验、赏花+购物、赏花+体育、赏花+夜游等融合业态花样翻新,为餐饮、户外等多种产业创造了发展场景式消费的新机遇,激活了春日消费的“一池春水”。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年经济”麻辣滚烫,“春日经济”顺利接棒,踏青赏花、尝春菜、品春茗等等,伴随多元消费场景的融合焕新,接棒“年味经济”的“春日经济”正持续升温,不仅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领域的消费增长,也推动着户外用品生产企业全力运转,“春日经济”不断释放新活力。当前,从需求侧来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消费持续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等方向升级,这些都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供了广阔空间。主动把握消费规律,适应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新培育新型消费市场,拓展消费场景,发展经济新业态,定能让“春日经济”的好势头延续下去,变“春日限定”为“四季长青”。

春日经济是消费市场的“晴雨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春日经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经济活力满满。开年以来,全国消费市场活力满满,投资生产一线“新”风扑面,为持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生动注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不断提升“春日经济”的底色与成色,定能让消费活力更加强劲,而一个活力涌动的消费市场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红笔:罗建华  编辑:宁云平  责编: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