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一政策举措不仅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更为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既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免费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开端。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收费高昂等问题,制约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据统计,2022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7%,但城乡、区域间差距依然明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尤为匮乏。有网友在中国政府网留言,一些学前教育的费用比大学还贵,对于家庭,尤其是两个孩子及多子家庭,负担尤为沉重,影响生育积极性。早在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家庭负担控制在合理范围。
由此可见,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能够有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而言,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为教育公平奠定坚实基础。
免费学前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一步。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研究表明,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儿童在认知能力、社交技能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能够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这不仅有利于儿童个体发展,更能为国民素质整体提升奠定基础。
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免费政策落到实处。据统计,2022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到2982.2亿元,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部门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缺口依然较大,需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如芬兰、瑞典等国家早已实现免费学前教育,其成功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均衡配置。各地应该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尽早推动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见效,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关乎国家未来。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必将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红笔:关育兵 教育工作者 编辑:宁云平 责编: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