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审议结束后,与会中外记者围绕关心关注的重点进行了集中采访。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王忠林回答了记者提问,生动诠释打造科创、产业、开放、生态、联动“五个支点”的具体内涵,勾勒湖北发展崭新画卷。
牢记嘱托,履行使命,用支点建设扛起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视察湖北时,赋予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新使命新定位,对湖北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中部地区崛起,支点建设壮美。湖北深刻认识到支点建设对于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意义,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精心规划“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发展步骤。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等“七大战略”,聚焦于打造科创支点、产业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全方位发力,为湖北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崭新征程。
五大支点,气象万千,“荆”彩纷呈。科创支点,策源先导,激活发展动力。打造策源先导的科创支点,是湖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科技创新乃强省之基,科技强则湖北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路径,在湖北的发展蓝图中占据核心地位。湖北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激活了湖北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打造科创支点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支点,全国领先,夯实发展根基。湖北致力于加快建设体现自身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知坚实的产业基础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湖北积极布局。通过产业升级,湖北夯实了支点建设的根基,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开放支点,九省通衢,强化枢纽功能。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全力打造开放支点,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湖北具备强劲的枢纽功能和集散效应。武汉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促进了人员、物资的快速流通,更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产业集聚,强化了湖北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生态支点,先行示范,护航绿色发展。打造先行示范的生态支点,是湖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湖北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北样板,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为全国“双碳”战略实施贡献湖北力量。联动支点,区域协同,拓展发展空间。区域发展的联动支点,强调的是协同共进。湖北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深知支点建设既要有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也要实现全域联动。通过区域协同,湖北打破地域限制,拓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为支点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科技创新,激活支点发展动力;产业升级,夯实支点建设之基;交通枢纽,强化支点战略地位;生态先行,护航支点昂扬;区域协同,拓展支点发展空间。五大支点建设,让湖北发展气象万千,活力澎湃;”荆”彩纷呈,瑰丽多姿。
三月的湖北,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樱花烂漫、神农神秘、武当神韵、三峡壮丽、文武赤壁的厚重、白云黄鹤的飘逸、铁血红安的壮烈,名山大川与深厚文化底蕴交相辉映,四季皆景,处处皆美。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荆楚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打造支点万千气象,挥毫书写湖北的“荆”彩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红笔:殷建光 编辑:宁云平 责编: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