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代表委员们热议和媒体关注,“反内卷”成为讨论的高频词汇。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内卷式”竞争损害客户和企业利益,严重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会带来资源错配、产能过剩、低效重复建设等一系列后果,应构建企业“不能卷、不愿卷、不敢卷”的深层机制。徐冠巨代表呼吁行业协会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与竞争规范;雷军代表呼吁个性化、高端化发展,以差异化创新破解内卷;霍启刚代表建议重点关注供应链金融安全、上下游企业合法合规运营、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等领域,开展整治“内卷式”竞争专项行动……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事关高质量发展。以汽车行业为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其中新能源车新车平均降价达1.8万元。价格战导致车企利润大幅下滑,去年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8%;利润率只有4.3%,显著低于下游企业利润率6%的平均水平。还有光伏行业,陷入产能过剩和技术同质化困局,行业爆发大规模价格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39家净利润亏损。如果“内卷式”竞争任其狂奔,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将难以为继。
培育“不能卷”的内生动力。行业“内卷”的病因是低水平重复竞争,根源在于创新不足,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导致企业依赖降价手段争夺市场,这又进一步导致企业利润微薄,研发投入乏力,陷入越卷越贫、越贫越弱的恶性循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坚持底层技术创新,才能持续实现效率提升、体验提升。“向前跑,不原地卷”,推进产品高端化、突出差异化和个性化,变“价格战”为“价值战”,才能从根子上避免“内卷式”竞争。
开拓“不愿卷”的市场出路。产能过剩、供求关系失衡也会引发“内卷”。聚焦供需平衡,因地制宜上项目、抓引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给“内卷式”竞争釜底抽薪。如果产能绝对过剩,就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移,出海破“卷”,实现无伤害化解。强化税收等政策引导,降低企业跨境运营成本,激励链主型企业组织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产业链出海联合体,推动产业从“单点出海”向“全链共赢”升级。
构建“不敢卷”的体制机制。在尊重市场竞争规律前提下,靠制度和监管打牢堤坝,避免“内卷”发生。加强执法监督和合规引导,健全价格监测机制,实时监测产品价格,对恶意低价倾销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维护好正当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信用制度建设,将“内卷”行为纳入信用评级,与政府扶持政策、招投标资格、债券发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融资等挂钩。多方施策,形成“不敢卷”的氛围和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制约“内卷式”竞争。
“不敢卷”靠规矩不靠自觉。有些地方不是干“人无我有”,而是不顾自身条件,“别人干啥我干啥”,为了引资上项目,不惜做“赔本买卖”,实施“零地价”“税收返还”等优惠,客观上干扰经济秩序,造成产能过剩,加剧“内卷”。纠治地方“内卷式”竞争,需要细化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用过度优惠换项目。在这种现象背后,是错误的政绩观作祟。优化地方政绩考核体系,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量“显绩”更要称“潜绩”,用考核“指挥棒”驱动高质量发展。
(红笔:张全林 编辑:宁云平 责编: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