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两会”评⑮】解决“百姓小事” 托举“国家大事”

时间:2025-03-10 浏览量: 作者:殷建光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9日举行了民生主题记者会。就业、住房、养老、卫生健康等热点议题备受关注,中国四部门“一把手”围绕这些议题分别作出回应,从“小事”切入,聚焦民生热点。“小中见大,聚小成大”,解决“百姓小事”,实则就是托举“国家大事”。

在解决“小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解决“小事”,就是做好民生大事,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列举了一组“小事、实事”:自2019年起,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加停车位达380万个,新增充电桩105万个,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将住宅层高标准提升至不低于3米。这些看似细微之事,与老百姓的居住息息相关,与时俱进地推动小事迈向现代化,既是责任,也是使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呼吁更多从业者行动起来,在宾馆、酒店配备体重秤,为经常出差、旅行的人群提供体重监测便利。这虽是老百姓外出时的一桩小事,却从细微处为民众身体健康护航,助力民众生活走上现代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提到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则谈及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对于实现“家门口”的就业与养老服务,两位部长还阐述了下一步的具体举措。这些关于就业和养老的“小事”,融入现代化元素,为民众生活增添福祉。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在宏观层面,也反映在微观细节之中。只有解决好百姓身边的小事,让其走上现代化轨道,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释放出强大的幸福能量。

凝聚百姓“小事”成就“国家大事”。一件件“小事”,是中国不断向前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脚。当百姓的诸多小事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国家大事。王晓萍表示,将通过组织实施就业支持计划、有效提高人岗匹配效率等举措,“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这些关于就业的“量”的积累,最终汇聚成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雷海潮介绍,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相较于2023年提高了0.4岁,且未来提升潜力显著。针对儿科、精神卫生等领域看病就医存在不便的情况,雷海潮表示,将健全相关服务体系,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做好这些工作,健康中国这一宏大目标便能稳步推进。“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正增长。今年一、二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止跌回稳的积极态势。”倪虹提及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同时,他也直面民众关切,有力回应:“坚决稳住楼市”“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住房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关联着诸多行业,更是关乎老百姓安居乐业以及国家行业发展的大事。

回应民生热点,温暖百姓心坎。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从养老托育到医疗服务,从就业保障到住房改善,一个个民生热点得到集中回应。我们期待,这些政策“礼包”能够落地见效,各部门携手将一件件“小事”办得扎实、办得精彩,共同书写好民生这篇“大文章”。解决“百姓小事”,托举“国家大事”,聚焦百姓“头等大事”,正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切实体现。从“小事”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我们将拥有更强大的力量,迈出更豪迈的步伐。

(红笔:殷建光  编辑:宁云平  责编: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