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网评】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师生“舌尖安全”

时间:2025-03-21 浏览量: 作者:谭金山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出台的《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范例。该《规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通过八大创新举措,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为湖北学校校外供餐管理注入强大动力。

校外供餐作为学生在校就餐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规范》构建了“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的三维责任网络,明确了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的职责,形成了监管合力。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校外供餐食品安全工作;教育部门履行指导和监督职责,组织学校开展公开招标采购,严格把控供餐单位选择标准;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卫生健康部门专注于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教育,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规范》充分考虑湖北本地食材丰富多样的特点以及师生的饮食习惯,对校外供餐单位的各个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且细致的要求。实行“双留样”管理制度,要求校外供餐单位近3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受到行政处罚,从源头上保障供餐的安全性。这一规定既严格保障了食品安全,又充分兼顾了地方特色,实现了食品安全与地方饮食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全国范围内,各地也纷纷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教育部针对“校园餐”管理明确重点任务,提出清晰界定校长责任、严格把控食材全流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具体举措。这些举措传递出强烈信号: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多方联动,构建环环相扣、坚不可摧的安全闭环。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需从多方面入手。严格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让学校负责人定期与学生共同用餐,亲身感受学校饮食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增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细化校园管理举措同样重要。各校园要从承包经营行为管理、大宗食材采购、进货查验、病媒生物防制、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多个关键环节入手,全面落实落细管理举措。严格承包经营行为管理,规范承包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加强对承包方的日常监督;规范大宗食材采购流程,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确保采购的食材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对每一批次的食材进行严格检查,查验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消除病媒生物滋生的隐患;规范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流程,确保餐饮具的清洁卫生。

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是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的关键。各地要不断完善校园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加强风险监测与营养健康监督工作,运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强化打击校园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湖北通过“制度刚性约束+社会柔性监督”的有力组合拳,加快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的立体防护网。这种治理创新不仅体现在制定禁用37类高风险食材的“负面清单”上,更体现在将家长监督权制度化的治理智慧中。当科技赋能与社会共治完美结合,当最严格的监管与透明化的运营无缝对接,校园食品安全这道必答题,正被书写出与时俱进的精彩答案。

校园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坚持“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管理机制,才能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谭金山  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陈超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