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网评】以《条例》为盾,开启乘梯安全守护新篇章

时间:2025-04-02 浏览量: 作者:谭金山

近日,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湖北省电梯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条例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电梯监控视频数据至少保存三十天”等一系列规定,如同为电梯安全加上了一把坚实的“安全锁”,为保障民众乘梯安全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力量。而市场监管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直接关乎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电梯故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也埋下了潜在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条例》的颁布,宛如为高速运转的电梯系统装上了“双重保险”。它一方面通过视频数据30天存证制度,编织起一张全天候的监管网络;另一方面,以全产业链责任追溯机制,重塑了电梯行业生态。这份带着民生温度的安全承诺,正是城市治理从“速度优先”向“安全至上”转型的生动体现。

首先,《条例》规定电梯监控视频数据至少保存三十天,这一举措意义非凡。监控视频堪称电梯运行的“黑匣子”,能够完整记录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况。一旦发生电梯安全事故或者故障纠纷,三十天的视频数据保存期限,为事故原因的调查、责任的认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市场监管部门可凭借这些视频数据,清晰还原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准确判断是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问题,从而公正、高效地处理事故,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当然,这也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调取、分析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建立完善的证据收集和处理机制。

其次,《条例》对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等环节作出了严格规范。要求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严禁转包分包等违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了电梯施工的质量。市场监管部门在施工前,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条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对于转包分包这类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埋下安全隐患的违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促使施工单位更加重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进而提高电梯的整体安全性。

再次,《条例》针对更换电梯主要部件以及安全保护装置,明确了质量保证期限,并禁止设置技术障碍,进一步强化了电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要监督相关单位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为电梯的日常修理和维护保养工作提供便利,降低电梯的使用风险。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确保电梯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

有了好的条例,关键在于落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将监管工作贯穿于电梯的生产、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等全生命周期。加强对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各相关单位和企业要严格遵守条例要求,积极履行自身的安全责任。此外,广大民众也应增强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电梯,发现电梯安全问题及时向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反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电梯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条例》的出台,不仅是湖北省在电梯安全管理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相信在《条例》的保驾护航下,在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湖北省的电梯运行将更加安全可靠,民众的乘梯体验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构建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国电梯安全管理贡献湖北智慧。

(作者:谭金山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