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无论是大国重器、超级工程,还是美好生活中的点滴变化,都离不开亿万职工的劳动、创造、奉献。(4月28日《人民日报》)
当前,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亿万职工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新时代的成就是亿万劳动者共同创造的。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大进展,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从载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到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再到粮食产量有史以来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2万公里、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一项项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亿万劳动者激发劳动热情、创造潜能,辛勤耕耘,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精气神十足,干事创业才能事半功倍。在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灯工技师王巍取得“合成石英玻璃用氢氧燃烧器”等专利。在位于南通的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李兰女在纺织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道路上身体力行,持续深耕。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向产业工人倾斜。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先进典型身上熠熠生辉,成为引领人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提升劳动技能,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劳动技能如何,事关劳动者能否很好地在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了鼓励职工,全国总工会构建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为龙头的多层级、多行业、广覆盖的竞赛体系。2021年以来,全国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参赛职工累计1.94亿人次;全国参加基层以上工会组织技能比赛的职工累计0.93亿人次,其中通过技能比赛晋升技术等级的职工累计201.8万人次。参加技能比赛,晋升技术等级,增长的是职工的薪酬,提升的是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产业工人大军,筑梦强国复兴伟业。时代发展,日新月异。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十分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有了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才有坚实底气。
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广大职工提振精气神,集聚正能量,全力提升技能,各级工会组织助力职工成长,加快培育产业工人队伍,劳动者荣光闪耀壮丽新征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将会更好地照进现实!
(作者:李兆清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