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苏东海县以10元两荤两素的惠民套餐款待游客,当重庆荣昌在政府食堂端出20余道“荣昌味道”小碗菜,当安徽黟县宏村镇用五菜一汤搭配黄山烧饼传递诚意……这个“五一”,政府机关与游客的互动迎来新高度。继开放停车场后,机关食堂的大门次第敞开,这场看似寻常的便民之举,实则是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极具标志性的变革实践。(4月29日澎湃新闻)
在经济学视域下,政府机关停车场和食堂的开放,本质上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这些平日服务内部人员的设施,在节假日形成大量闲置空间,而市场在旅游旺季又难以满足游客激增的停车、就餐需求。通过精准对接供需,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公共服务供给,既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又无需额外投入建设成本。这种“潮汐式”资源调配模式,打破了传统公共资源使用的封闭性,以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缓解了旅游旺季的服务供给压力,为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从社会治理维度审视,这更是一场深刻的理念革新。政府机关长期以来给公众以严肃、封闭的印象,而停车场闸口的抬起、食堂窗口的开放,拆除了横亘在官民之间的无形围墙。当游客在政府食堂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在机关停车场安心停放车辆,这种具象化的服务场景,让“人民至上”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现实体验。它不仅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心理距离,更重塑了现代政府的公共服务形象,彰显出“服务型政府”建设从理念到实践的坚实跨越。
在文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城市间的比拼早已超越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表层较量,转向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等软实力的深度角逐。政府机关主动开放资源,就是向广大游客递出一张极具分量的城市名片。这种“以民为本”的服务姿态,不仅能有效解决游客的现实痛点,提升旅游体验,更能通过口碑传播,塑造独特的城市IP。一个愿意开放自身资源、主动服务游客的城市,传递出的是开放包容的胸怀与以人为本的温度,这种特质远比华丽的宣传口号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开放过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服务标准,也将为城市其他公共服务领域提供示范,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整体升级。
当然,这场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资源开放背后,如何平衡机关正常运转与公众服务需求,如何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与服务监督机制,如何将短期便民举措转化为长效制度安排,都是亟待破解的课题。这需要城市管理者以系统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开放服务既具温度又不失秩序。
从停车场到食堂,政府机关敞开的不仅是便民之门,更是通往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门。当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实现共享,当城市治理的人文关怀与智慧光芒交相辉映,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充满温度的治理创新,终将汇聚成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美好社会的磅礴力量。
(作者:关育兵 初审:陈超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