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适逢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我们共同迎来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今年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呼唤全社会携手破除偏见坚冰,拆解障碍藩篱——让自强之火熔铸精神脊梁,使互助之光点亮奋进征途。(5月16日 人民网)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助残、志愿者助残更加活跃,公益助残组织和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募集服务资源,各地相继创立公益助残品牌,形成了促进残疾人发展的合力。从最初的“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到“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全国助残日的主题历经变迁,每一个主题都记录着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轨迹,不仅反映了国家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也展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他们的世界或许寂静或斑斓,但追求尊严的心跳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当每一份自立自强破土生长,当每一次伸手相助化为星火,我们终将在无障碍的土壤里,见证尊严之树擎天而立。让自强精神浇筑文明基石,以助残行动编织温暖网络,共同抵达那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明天。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鲜明主题。“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汇聚起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劲力量,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我国8500万残疾人正沐浴春风,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用顽强奋斗把一个个美好梦想变成现实,在逆境向前中绽放光彩,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科技赋能,将让残疾人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创造残疾人美好生活,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应用部署、实施力度,《“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对科技助残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超3000个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无障碍功能上线覆盖新闻、购物等生活高频场景,帮助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凭借脑机接口技术,用“意念”控制义肢和穿戴设备,肢残人士可以完成精细肢体动作;利用中文构音障碍语音识别系统,脑瘫患者可被识别言语、增强沟通能力;通过“辅助诊断—精准调控”一体化脑机系统,孤独症患儿可准确识别、提早干预,尽可能趋向康复……残障人士健残融合的未来生活图景,在先进科技成果涌现的今天正加速实现。
助残,始终是全国助残日的主基调。科技助残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产品能力,一种让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为残疾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支持,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向未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在残疾人康复、辅具、就业、无障碍等领域的应用转化,就能为残疾人构建更多便捷、心情愉悦的场景,提供更多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残疾人。
(作者:罗建华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