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网评】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创新硬核实力

时间:2025-07-11 浏览量: 作者:罗建华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发布会上,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7月10日人民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四五”以来,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加上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集齐了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这些“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充分彰显了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事实证明,“脱钩断链”、打压遏制只会增强我们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只会加速我们科技创新的进度和突破。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相比2012年的第20位提升了10个位次,是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建设科技强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等等。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为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和重大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现在,距离2035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树雄心、立壮志,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定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推动国家发展转入创新驱动轨道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作者:罗建华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