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作品 > 正文

【红笔网评】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破土扎根”

时间:2025-08-16 浏览量: 作者:谭金山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以其“小切口”撬动“大变局”,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标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深刻认识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仅是纪律约束,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唯有破除“守旧观”“骄傲气”“躺平心”“奢靡风”这四重迷雾,才能锻造“学习型”“规矩型”“担当型”“清廉型”四维品格,确保在新征程上稳步前行、不断进取。

强理论之基,破经验主义“守旧观”,铸就知行合一的学习品格。中央八项规定蕴含着“苟日新、日日新”的改革精神,坚决反对因循守旧和经验主义。然而,个别党员干部仍抱着“老黄历”不放,面对新情况依赖“吃老本”,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仍然用“村村通广播”的思维推进智慧政务,导致政策落实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我们应像AI模型“蒸储”大数据一样,不断吸收新知识,精准提炼核心要点,持续迭代升级,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度和适应力。唯有通过“知识迭代”打破“思维茧房”,才能在深化改革中勇立潮头。党员干部应以“本领恐慌”驱动学习自觉,构建“三学联动”机制。首先,向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破解工作难题的“金钥匙”。其次,向实践学习,将同行业的好做法、好经验转化为指导工作的“助推器”。最后,向群众学习,例如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管局组建“红盾青年突击队”,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活动超过30次,并举办“我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主题活动,为单位的“争先进位”注入了强劲动能。

立规矩之尺,破特权思想“骄傲气”,铸就令行禁止的规矩品格。纪律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规矩不是“绊脚石”,而是干部行为和防止腐败滋生的重要保障。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在执行制度时却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甚至滋生自以为是和高人一等的骄傲情绪。有些人“讲义气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原则”,将“江湖规矩”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认为自己可以游离于制度之外。对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理解“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道理。我们不仅不能恣意妄为,反而更应谦逊、低调,严守纪律规矩。例如,针对党员干部在业务招待方面超出规定标准和范围的行为,《纪律处分条例》第八章第一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这表明,纪律要严于法律,党员干部更应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保持对制度的敬畏之心,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带头维护制度的权威,确保制度的刚性约束,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展担当之姿,破消极无为“躺平心”,铸就攻坚克难的担当品格。面对改革发展深水区的“硬骨头”,个别党员干部滋生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躺平心态。例如,某县环保局曾出现“监测数据靠编、整改报告靠抄”的现象,这本质上反映了理想信念的“缺钙”和宗旨意识的“褪色”。只有端正人生观,克服佛系躺平的慵懒态度,才能勇挑重担、积极作为。黄文秀主动请缨驻村扶贫,将青春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廖俊波则以“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精神坚定初心。这些榜样启示我们,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是消极作为的借口,而是要求干部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更要强化责任担当。湖北省委开展的“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及宜昌市西陵区实施的巩固深化城市治理“1+8+N”模式和“推磨解难”机制,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以问题为导向,沉下去、走出去,寻找方法、探索路径,印证了担当精神需转化为“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实际行动。面对改革的“硬骨头”,我们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严明纪律与积极作为统一起来。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主战场上主动作为,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用实干担当书写时代的答卷。

守清廉之本,破享乐主义“奢靡风”,铸就两袖清风的清廉品格。“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奢靡之风的本质,是把公权力异化为私人“提款机”;清廉之德的真谛,是将行使权力的公职人员淬炼成“金刚不坏之身”。享乐主义与八项规定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例如,某国企高管违规组织“酒局圈”,用矿泉水瓶装茅台酒违规吃喝,折射出“四风”隐形变异背后是对纪律规矩的漠视,对八项规定精神的阳奉阴违。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一丝一粒,我之多节”自警,既要防止“一桌饭”“一张卡”的“小微腐败”,更要警惕“雅贿”“期权交易”等新型围猎。电影《坚如磐石》中,部分角色因贪欲膨胀而一步步滑向深渊,最终身败名裂,深刻揭示奢靡之风对个人品德和社会风气的巨大腐蚀作用。要通过建立“廉政家访”“八小时外监督”等制度,织密立体化监督网络,让清正廉洁融入血脉、化为自觉,在糖衣炮弹面前始终坚守精神高地。例如,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努力以政府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稳日子、人民群众好日子,公务车费用同比下降约10%,办公费同比下降约15%。这充分证明,破除奢靡之风并非要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要传承“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奋斗精神,建立“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让艰苫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十年磨一剑”,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当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破除思想迷雾,以“刀刃向内”的魄力重塑行为范式,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实践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谭金山,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管局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