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超级工程、重大项目,不断以“第一”“首次”“最大”彰显中国创新的重大突破,更标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刻度,托起人民的美好生活。(8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十四五”期间,超级工程建设不断推进。深中通道,拉林铁路,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能储一号”,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超级工程成为中国综合实力蒸蒸日上的生动注脚。
建设超级工程,打造国之重器。新疆哈密,全球单期最大“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汽轮机基础完成浇筑,迈出关键一步。山东东营,26兆瓦级海上风机在附近海面吊装,这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由三峡、葛洲坝等6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扛得住17级台风、9级地震。国之重器,扛得住地动山摇,经得起百年风雨。
推进科技攻关,创造更多惊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设超级工程,离不开科技力量加持。“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最后一口气井开井生产,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气田。叩开深水油气勘探开采的大门,需要解决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四大世界级行业难题。五项世界首创的深水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一批关键装备和产品国产化,构成了项目交出的部分答卷。科技进步,助力中国制造能力跃升,推动超级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保持投资强度,促进经济发展。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人均GDP刚超过1.3万美元。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102项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重大成效,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规划目标。一项项超级工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浓浓新意。基础设施构筑经济循环新支撑,民生项目提升百姓生活新品质,重大工程筑牢国家安全新基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了可靠支撑。
建设超级工程,改善人民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设超级工程,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贵阳至南宁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稳步建设,全国约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到97%,让人民群众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8万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民生保障温暖人心。随着超级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超级工程,彰显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好超级工程,可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李兆清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