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GB/T45272—2025)即将实施。这部国标用“安全性、易用性、舒适性、智能化”四个关键词,为适老化家居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更折射出社会对老龄化命题的深度回应:让养老从“凑合过”迈向“好好活”。
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90%以上选择居家养老。但现实中老年人的家居环境藏着太多隐忧:厨房燃气灶反复熄火,浴室瓷砖湿滑无扶手,普通门把手因握力衰退难开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困扰,实则是老年人安全感的“隐形粉碎机”。此次国标直击痛点,安全性上,既应对感官衰退(如视力模糊导致的按键识别困难)、规避健康风险(地面防滑系数),又防范认知障碍(电器开关误触防护);易用性上,要求简化操作流程,让一键启动、大字体标识、语音交互从高端产品专属变为普惠配置;舒适性上,将人体工学融入座椅高度、床垫软硬度、门把手握距等细节,把“坐得稳当”“躺得安心”“握得轻松”转化为可量化的设计指标。这些规定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用技术规范稳稳托住老年人最本真的需求——他们要的从不是“被特殊照顾”的疏离感,而是“被真正理解”的生活尊严。
这种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更在行业层面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发展困局。过去,适老化家居产品常陷入两极困境:要么是价格高昂的“定制款”,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要么是简单放大字体的“应付款”,既不实用也缺乏温度。企业或因标准缺失不敢投入,或因需求模糊不愿深耕。《指南》的出台,彻底打破了这一困局。它不仅明确了“必须做”的安全底线(如燃气灶需设置防干烧装置),更提出了“可以做”的创新方向(如鼓励融入远程监控、健康监测等智能功能)。这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在合规与创新间艰难平衡,而是可以在安全基础上,用科技为适老化赋能。比如,智能床垫通过压力传感监测睡眠呼吸与翻身频率,智能马桶盖能自动调节水温并预警血压异常,智能门把手能适配关节炎老人的抓握力度……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功能,将因标准的引导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当适老化从政策要求转化为市场机遇,企业创新的动力被激活,最终受益的必将是广大老年人。
更进一步看,这部国标的深远价值,更在于推动适老化从单一领域的改造,升级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识构建——让适老化改造告别某一个部门的“独角戏”,实现从“为老年人设计”到“与老年人共同设计”的观念革命。标准中 “兼顾生理特点与心理需求” 的表述,恰恰传递出关键信号:适老化不是简单的功能删减或尺寸放大,而是对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深度尊重。比如老年人偏爱深色家具,并非审美落后,而是视力衰退后需要更清晰的对比度;他们抗拒复杂智能设备,也不是拒绝科技,而是需要说一句就能打开空调、按一个键就能联系子女的自然交互体验。这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需求,只有真正倾听老年人的声音才能捕捉。未来,企业需要建立老年用户测试机制,社区可以组织适老化体验日,子女更要主动成为父母的产品体验官。当社会各主体都参与到适老化建设中,才能让标准从纸上的规范变成生活的温度。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居”,从“适老化”到“享老化”,《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的发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小步,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步。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养老关怀,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在稳固的扶手、柔和的灯光、能“听懂”需求的智能设备中。当每一个家居细节都写满对长者的尊重,当每一次产品创新都回应真实的生活需要,我们终将迎来这样的图景——每个老人都能在自己熟悉的家里,体面地、有尊严地享受晚年生活。这,正是这部国标最温暖的民生注脚。
(作者:陈莎莎 武汉市武昌区民政局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