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节目邀请英雄连队指导员、纪念馆馆长、抗战亲历者后代等讲述抗战故事,通过回顾十四年浴血奋战的艰辛历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9月1日晚,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的2025年《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这堂特殊的“开学礼”,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核心,邀请英雄连队指导员、抗战亲历者后代等讲述者,带领青少年回望十四年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让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滋养新一代成长的精神养分。
对抗战历史的铭记,是民族前行的精神基石。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到百团大战的坚韧,从东北抗联的冰血抗争到南京大屠杀的民族伤痛,十四年抗战史不仅是一段抵御外侮的斗争史,更是中华民族用鲜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开学第一课》没有停留在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英雄连队的战旗背后,是战士们“宁死不屈”的誓言;纪念馆里的旧步枪旁,藏着普通人“为国捐躯”的决绝;亲历者后代的口述中,有亲人“离家时未说的再见”。这种具象化的讲述,让青少年跳出课本上的文字,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懂得今日和平来之不易,从而在心中埋下“珍爱和平”的种子。
抗战精神的传承,需要与当下奋斗紧密相连。节目以“铭记”开篇,以“奋斗”收尾,巧妙将历史与现实串联。抗战时期,无数先辈为“民族独立”而战;如今,青少年当为“民族复兴”而拼——从科技攻关的实验室到乡村振兴的田野,从守护边疆的哨所到竞技赛场的跑道,新时代的“奋斗”正是抗战精神的延续。当节目中呈现当代青年在各领域勇担使命的故事时,实则在告诉青少年:抗战精神不是陈列在纪念馆里的展品,而是融入血脉的动力——面对学习中的难题,当有“攻坚克难”的韧性;面对时代的召唤,当有“挺身而出”的担当。这种“历史照进现实”的设计,让抗战精神从“过去时”变为“进行时”,激励青少年将铭记转化为行动。
《开学第一课》的价值,更在于搭建起代际精神对话的桥梁。80年时光流转,亲历者逐渐老去,但精神的传承不能断层。节目中,抗战亲历者后代接过先辈的“精神接力棒”,将家族记忆转化为民族记忆;英雄连队的年轻指导员讲述战旗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军营延续。这种“老故事新讲”的方式,打破了历史与青少年的距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与抗战先辈之间,不仅隔着岁月,更连着“家国担当”的共同基因。当青少年为抗战故事落泪、为英雄事迹鼓掌时,实则是精神层面的“血脉相连”,是抗战精神“代代传”的生动体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2025年《开学第一课》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既是对80年前抗战胜利的纪念,更是对青少年的精神赋能。让抗战精神融于血脉、化为行动,才能让新一代在新征程上,续写属于中国青年的奋斗篇章,让民族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
(作者:郭元鹏 一审:乐言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