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领导力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变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在第十届中新领导力论坛上深刻指出“要与时俱进加强领导力建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更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复杂变局中锻造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这“四力”相互支撑、有机统一,构成了党的领导力体系的核心支柱,更是“十五五”时期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奋进力量的根本依靠。
政治领导力是变局中的“方向盘”,以战略定力锚定发展航向。越是风云变幻,越需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清醒。“十四五”期间,我们凭借坚定的政治领导力,实现经济年均增长5%左右、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的亮眼成绩。展望“十五五”,世界变局与民族复兴全局交织激荡,科技、能源、粮食等领域的安全挑战更为突出。政治领导力既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为根本遵循,将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等核心要求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也要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布局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思想引领力是凝聚共识的“粘合剂”,以科学理论解答时代之问。信息爆炸时代,多元价值交织碰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既为思想传播提供了新载体,也带来了“算法霸权”“文化渗透”等意识形态新风险。“十五五”时期,思想引领必须破解“说教式传播”“同质化表达”等难题,实现精准化场景化升级。深化“两个结合”的实践转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明基因相融,让抽象理论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文化产品,用好“学习强国”等智慧平台实现理论滴灌,确保数字化浪潮中“不失魂、不移志”,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群众组织力是发展的“压舱石”,以人民立场夯实治理根基。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中超过311.3万条的网络建言,基层治理中“有事找书记”平台的创新实践,群众组织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着时代性跃升。但技术赋能不能替代人文关怀,“十五五”时期提升群众组织力,关键要把握“技术精度”与“情感温度”的平衡。要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感知教育、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另一方面也要传承延安“豆选法”的民主基因,通过社区议事厅、网络听证会等形式,保持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的真情实感。
社会号召力是共赢的“强磁场”,以开放包容汇聚全球合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封闭的现代化,“十五五”规划也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中国的社会号召力,是制度优势的吸引力、发展理念的感染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凝聚力。“十五五”时期要在全球治理中主动作为,依托“数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医药、武术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出海,让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赢得世界认同,同时用中国方案破解“技术垄断”“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难题,让中国的社会号召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更深远的回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彰显了我们党强大的领导力。领导力建设也不只是执政党的课题,还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每一个中国青年都应当认识到,当我们积极参与“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当我们立足岗位践行国家发展战略时,我们都在为“中国之治”注入更加夺目的光彩,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胡佳琦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