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科技现代化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基石,“十四五”时期的历史性成就为强国建设筑牢根基,“十五五”时期的战略部署将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迈向新高度。
“十四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成果丰硕,乐章壮美。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63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基础研究多点突破,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产出一批原创性成果,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跃升至2024年第10位。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C919大飞机商业运营、5G通信大规模应用等标志性成就彰显国之重器实力;高端装备制造持续突破,“京华号”盾构机、第四代核电站等实现国产化替代,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领跑。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格局。科技惠民成效显著,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国产创新药数量大幅增长,全数字PET-CT等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等等。科技水平自立自强水平不断提升,科技现代化发展步伐豪迈。
展望“十五五”,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展翅翱翔。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科技自立自强将聚焦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硬核支撑。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将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进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决定性突破,强化基础研究的战略性布局,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从根本上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将实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通过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布局中试验证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成为战略重点,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化评价体系改革,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集聚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教育筑基、科技攻坚、人才赋能的良性循环。数字中国建设将全面提速,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智技术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自立自强是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十五五”的战略部署吹响奋进号角。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我国将持续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让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造坚实可靠的科技硬支撑。科技自立自强阔步行,中国式现代化画卷美。
(作者:殷建光 初审:乐乐 二审:宁云平 责编: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