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2019年教职工粉笔板书大赛在网上刷屏了,没有ppt,没有投影仪,老师们或清雅秀美、或遒劲有力的粉笔板书,让网友直呼“太养眼”。(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清华大学教师“粉笔字”刷屏,受到网友由衷的点赞,唤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和西方的字母语言不同,中国人创造的“方块字”集象形、会意和形声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由此衍生的硬笔、毛笔和粉笔书法更有举世公认的独特魅力。师范生练好“粉笔字...
15岁的李一,是一个积极上进,懂事听话、孝顺父母的孩子,可就在几日前,为救一名落水的同学,李一奋不顾身跳河救人,落水的同学得救了,李一却再也没有醒来。(6月30日澎湃新闻)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倡导“见义勇为更应该见义智为。”不错,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见义而为,不损害自身的同时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现实往往很难像我们设想的那样两全其美。少年李一见人落水,忘记了自己根本不会游泳,冲上...
6月5日下午,湖北十堰市郧阳区遭遇强降雨,并引发山洪。洪水瞬间冲进了谭家湾镇桂花完全小学,水位越涨越高。危急时刻,桂花完全小学14名教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将93个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6月9日央广网) “根植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教育是一项布施爱的事业,老师热爱学生,育人就成功一半。十堰遭遇的这场强降雨,引爆强大山洪,给桂花完全小学的老师们出了一套严峻的师德答卷。山洪猛兽般地冲进校园,围墙被...
6月5日,湖北十堰遭遇强降雨,并引发山洪。洪水瞬间冲进谭家湾镇桂花完全小学,停放在操场的车辆被卷走,水位越涨越高。危急关头,学校14名教职员工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用大爱作出一个共同的选择——先转移学生。(6月8日《人民日报》) 洪峰袭来,这14名教职工,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财产,不是自己的安危,想到的是“先转移学生”,这是本能的反应,这是大爱的选择。“本能反应”验证教职工初心,“大爱选择”唱响教...
“山洪来的太猛,哪个孩子离我最近,我就先救谁,根本顾不上先去找自己的孩子。”说起5日下午发生的一幕,湖北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桂花小学幼儿园教师陈自平心有余悸。(新华网) 最好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呵护,湖北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桂花小学的14名教职工就用爱心与担当,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共同用担当与大爱为我们上了一堂“爱心课”。“先转移学生”,这是14名教职工在面对自然灾害的第一反应,也是最温暖的反应...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当甘甜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呼庆贺。而5年之前,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十堰,离别的一幕正在上演。2009年到2012年,十堰18.2万移民相继搬迁,他们背井离乡,舍家为国,铸就了一部动人心魄的南水北调移民迁徙史诗。为打造移民文化和美丽乡村游,郧阳区投资120万,以外迁大移民纪实摄影作品为原型,打造移民外迁铜像群,昨日,位于郧阳区...
5月18日,当雕塑家罗宏夫妇揭开郧阳区卧龙岗移民社区文化广场南水北调大移民雕像群上的最后一块塑料布,并打扫完卫生后,历时一年的雕塑,南水北调大移民雕像群正式雕塑完工,市民可前往观看。(5月18日十堰晚报)南水北调让中国北方的缺水状况得到缓解,南水北调为中国发展输入强劲水动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输入磅礴能量。当我们惊叹南水北调工程的奇迹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伟大贡献的移民,他们的奉献精神...
历时一年雕琢塑造,位于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南水北调移民雕塑群17日完工,正式对外迎客。该雕塑群以外迁大移民纪实摄影作品为原型,塑造出14位移民外迁人物铜像、3条遗弃的看家狗、10条汉江鱼、1棵柿子树、一口老水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2010年当地外迁移民的场景。(5月1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事...
历时一年的塑造雕琢,位于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移民新村广场上的南水北调移民雕塑群5月17日完工,正式接纳八方游客参观。(5月17日十堰广电)这是移民雕塑群,他们默默矗立在废墟中,倾诉者无数让人动容的故事,这是为国担当的故事,这是甘于奉献的故事,这是团结奋进的故事。这群默默的雕塑是伟大移民的真实写照。当我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我们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
历时一年雕琢塑造,位于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南水北调移民雕塑群17日完工,正式对外迎客。(5月18日光明网)该雕塑群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移民新村广场,以外迁大移民纪实摄影作品为原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2010年当地外迁移民的场景。这是精彩的移民文化,这是独特的乡村风景。南水北调移民雕塑群是一座纪念碑,纪念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普通人的奉献精神;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伟大道路。这些移民用“背井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