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红笔”已走过十个春秋。十年来,“红笔”聚焦社会热点,承继革命先辈遗志,持续传播网上正能量;十年来,“红笔”注重网评队伍建设,挖掘凝聚一批自觉追求马列真理的青年才俊,助力精品创作勇攀“高峰”;十年来,“红笔”以笔为媒,以网为介,通过一个个观点的碰撞,启迪我们不断深化对当前热点、难点的理解,弥补视野局限和理论的短板。新时代新征程,用好手中“红笔”,需要我们坚持深学、细悟、笃行,不断推动各...
作为汉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名学子,我向往成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作为汉师马院学子,几乎没有不知道“红笔”的,我与红笔结缘是在2021年底,当时“红笔”推出迎冬奥系列网评,我创作了《让冬奥成为展示中国魅力的舞台》一文,最终不仅在“红笔网”刊发,“青春湖北”微信公众号、汉江师范学院校报等也同步刊发,这给了我很大的激励。虽说经历了几次见习与辅导教学,通过了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也参加了许多教...
远在山东,第一次听说“汉江师范学院”,是在2021年5月31日《中国教育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初心不改逐梦路 砥砺奋进续华章——汉江师范学院升本5周年纪略》。读着读着就读下去了,而且还被“震撼”到了。这所前身是郧阳府师范学堂的高校,创建于1904,到今年整整120年。“八百里武当山灵秀,三千里汉江水逶迤”,这所“隐藏”在鄂西北一角的普通师范院校,还被誉为鄂西北“基础教育的脊梁”和“基层干部的摇篮”。自从读了上述...
郧阳区位于十堰市北部,秦岭南坡与大巴山东延余脉之间,汉水上游下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这里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从“人类老家”到“南水北调”水源地,再到全国知名滨江新城,郧阳不断更新。设区十年来,郧阳发展交出优异答卷。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曾经,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数以万计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火红青春,建成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一大批三线工厂,以血...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三千里汉江在郧阳温婉驻足,一江碧水穿城过,两岸美景入画来,连绵的浪花传颂着人类在此发迹,楚国于之崛起的沧海桑田,翻卷出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创举,绘就出新时代郧阳风华正茂、春潮涌动的壮美画卷。高山流水,郧阳文脉绵延。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蕴涵着生命的密码。清澈甘甜的汉江水惯看秋月春风,滋养着万物,承载着历史,映照着未来,见证着生命微光...
湖北高校众多,如果有人突然问你,知道“汉师”吗?估计很多人会楞一下思考,但是说起“红笔”,很多网友尤其是湖北的网友,肯定看过或者网遇过红笔的优秀作品。同样,如果有人问起“郧阳”,可能也需要思索,但说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会有不少人想到汉江清水。5月10日下午,在汉江师范学院启动的“红笔红,汉水清,郧阳美”作品征集活动,巧妙地串联起了三者,体现了校地企融合发展,以合力促活力。图为:“红笔”十周年成果...
(一)赞郧阳博物馆郧县猿人,举世震惊;人类起源,改写定论。麇国风骨,钟鼎刻铭;抗衡强楚,铁骨铮铮。子胥筑堰,良田万顷;灌溉遗产,千古流韵。哲人献珍,红笔如椽;传播马列,赤诚为民。阐扬文明,歌颂郧阳;洋溢豪情,彰显自信。物丰人杰,撼吾心灵;赋诗咏赞,博大精深!注:公元二〇二四年五月十一日,随“红笔红,汉水清,郧阳美”调研团,赴郧阳博物馆考察札记。 (二)青龙山恐龙公园霸主盘踞亿万年,家族隐匿...
虽然我与“红笔”只有三面之缘,但种下的小火苗,却一路燃烧着,指引我从青葱校园里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手擎党旗的组工干部,从初见时的感动,到相遇时的惊喜,再到深入交流后的钦佩,这个感受加深的过程既是我个人的成长记录,更是“红笔”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初见“红笔”,源于网上邂逅杨献珍先生感人事迹2013年,还求学于桂子山上,同乡同学偶然转发一篇推文,十堰名人之一的杨献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出生...
2014年9月,汉江师范学院着手创办“红笔网”,2015年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从网到微,再到视频号的演变,红笔网创始人胡文江副教授影响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网评人。从汉江师范学院辐射至全国高校思政领域,“红笔网”不再仅仅作为单一表达媒介,它更象征一种执着探索、宝贵坚持、倾心投入以及不懈追求,这一切恰如一代哲人杨献珍先生倡导的“把自己的历史用红笔写到底”美好初衷。“红笔网”,不止于红笔。历史学者王笛在《历史的...
如果说,一座城像战马一样脱颖而出,那一定是郧阳。如果说,一种情怀像云燕一样掠过心头且刻骨铭心,那一定还是郧阳。郧阳,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面积386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348个村(居)民委员会。郧阳位于地球北纬30°线附近,地处中国地理“鸡心”。郧阳是古人类起源、演化和发展研究的重要区域。境内发现有青龙山恐龙化石群,有“郧县人”头盖骨化石,有梅铺猿人、白龙洞猿人、黄龙洞猿人,有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