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古称“大江”,不仅因为江面宽阔,更在于它浩浩荡荡,气象雄伟,无时无刻不显露出大气魄、大手笔。“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正是这种大开大合的宏阔气象,涵养了长江流域古往今来绚烂多彩、浪漫豪放的文化个性,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长江文化带”。9月2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于9月14日—11月4日在湖北举办以“赓续长江文脉 共创时代华章”为主题的长江文化艺术季活动...
8月22日上午,2024年“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表示,青年学者是社科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勇立潮头,自觉肩负起以社科报国的责任,当好以学问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生力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弘扬真、善、美,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矢志学术报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循道求真“接地气”。揭开大千世界的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创新已成为一种趋势。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的“红色旅游+”,则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融合创新的进程。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革命精...
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和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不断提升,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革命老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推动革命老区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红色旅游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促进老区发展的新桥梁。以十堰市东沟村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旅游在带动革命老区振兴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东沟村,一个位于十堰市深处的小山村,曾经是...
说起十堰,我的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美。十堰之美,美在人文风情,凤凰灯舞,官渡民歌,文化底蕴深厚独特;十堰之美,美在生态文明,仙山秀水,美丽乡村,自然风光令人向往。十堰,这座具有仙气的城市,有着太多“朦胧”美,吸引着人们去认识它、欣赏它。在与十堰结识的两年里,我亲身体会了这十堰的独特之美,它以绿色为底色,绘就出了多姿多彩画卷。为了加深对这座绿色城市的印象,我曾踏上寻找十堰美丽乡村的旅途,虽然行程...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十周年,十年来,郧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作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郧阳始终把保护“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汉江,郧阳人久久为功,当好忠诚“守井人”,只为守好一泓清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成,离不开无数郧阳儿女的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30万亩良田沉入水底,22万人移民离开家园,100多家企业搬迁关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重要项目,十堰市郧阳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区域,被誉为“大水井”。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服务十堰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十堰市地方性、师范性、应用型办学高校汉江师范学院与十堰市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高校和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服务十堰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高...
我是一滴水,诞生于丹江口那浩渺的水域之中。在丹江口源头,我和无数的伙伴们一起,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我们的家清澈透明,映照着天空的湛蓝和周围山峦的苍翠。我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感受着生命的律动。 从源头出发,我开始了我的旅程。我流经一片片茂密的森林,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我们这些水的纯净。我看着小动物们在岸边欢快地嬉戏,它们无忧无虑的样子让我也感到格外快乐。随着水流的奔腾,我来到了郧阳区。这...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李媛荣)荆楚多义士,正气美名扬。近日,2024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实践案例调研采风团来到湖北省见义勇为工作中心(基金会)开展座谈调研。会上,湖北省见义勇为工作中心工作人员黎卓新详细介绍了该中心在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做法,让采风团对见义勇为典型事迹宣传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礼遇英雄模范 厚植见义勇为沃土2022年,省政府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湖北省见义...
鄂州,湖北之根,武昌之源。她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吴王古都,以武而昌;她是呼之欲出的空中出海口,沟通中外,链接全球;她更是武鄂协同发展的标杆城市,核心引擎,澎湃动能。在新时代的宏大画卷中,鄂州市正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目标,勾勒出一幅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当前,湖北省、鄂州市正积极携手推进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相关工作,为推进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