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第一次到鄂西北是“文革”时期。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十堰大炉子沟正式开工建设,时任一机部副部长的江泽民出席开工典礼,并发表了讲话。但开工不久,二汽建设就被迫停工了。后来江泽民回忆说,二汽发展到今天不容易,“文革”期间参加二汽筹建会议,当时由王任重同志主持,在武汉洪山礼堂开会,红卫兵就冲击会议。1989年江泽民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在武汉接见过东风公司主要负责人,参观、乘坐富康轿车和雪铁龙高级轿...
近年来不少同志在闲谈时,常问道:你这样大年纪,十年浩劫是怎样活过来的?对这个问题过去没有想过。1966年正是我的古稀之年,霹雳雷霆,狂风暴雨,身当其境,都觉得没有什么,都经受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曾经沧海难为水!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遇到的政治风浪,最险恶的还不是十年浩劫,而是1964年对“合二而一”的批判。那时“合二而一”简直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中央和地方所有的大小报纸,铺天盖地一哄而起,举行全国...
——读《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杨洪林教授的新著《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一书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把一位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哲人又一次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位哲人就是资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人们不难发现,这位哲人当年在“三次哲学论战”中提出并极力坚持的哲学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应该说,杨献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
冷风细雨雾遮峰,街静人稀又一冬,病毒未消千户闭,瘟神又来百巷空。我等居家莫埋怨,防疫人员行匆匆,降魔不唤孙大圣,众志成城迎春风。 (作者:无素 图:罗优优
1.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拓展办学空间,建设全新的未来城校区,并于2019年投入使用。造型别致的图书馆,成为师生们的“打卡”点。2.面向社会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是责任也是义务,逸夫博物馆里高大的恐龙化石,带来超强的视觉震撼。3.形式多样、有趣好玩的地质科普活动,备受青少年追捧。探索地质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4.为了弘扬地质报国精神,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原型创作的原创话剧...
——评杨洪林先生的新作《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杨洪林先生71万字之巨的新作《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于2018年10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主持的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代表性成果;是他积28年杨献珍哲学思想研究的又一部扛鼎之作;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空白,匡正了理论界的误解、误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奉献出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高水平力作。杨教授作为...
1.当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强化“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理念,努力培养青年才俊。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也是自然资源事业的未来。2.老师们在地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做到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融合。3.对于地质专业学生们,以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理想信念。4.地质专业的学生既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还广泛阅读,提升人文素养。5.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争做“四有”好老师,...
1.由于地质工作的需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师生们经常要攀登山峰,由此衍生出登山科考运动。登山科考已经成为这所大学的响亮名片,这所大学也被誉为中国登山界的“黄埔军校”。2.2012年—2016年,师生们成功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成功徒步南北极极点,创造中国高校登山科考的传奇。3.登山科考考验人的体力、勇气和智慧,同时也需要协作精神。在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方,师生们采集到珍贵的地质样品,供科学研究之用。4.攀岩...
1.地质科考是野外实习的延伸,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每年组织学生到野外、到矿区进行科考和调查,在实践中历练本领。2.地质科考中,学生们敢于吃苦、激情满怀,放飞地质梦想。3.老师们在地质科考中,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探究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之道。4.寒冷荒凉的野外,师生们不惧困难采集矿样,为科学研究搜集一手的资料。5.学生们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学生们在研究中求索...
1.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教学大课堂。长期以来,该校高度重视野外实习教学,这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2.野外地质实习中,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和记录簿,师生们随身携带。3.为了保障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扎实推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先后在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湖北秭归和巴东,建有四个专门的实习基地。4.每年暑期师生们奔赴野外。在深山密林学生们进行地质认知实习。5.野外实习中,老师对地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