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9日举行了民生主题记者会。就业、住房、养老、卫生健康等热点议题备受关注,中国四部门“一把手”围绕这些议题分别作出回应,从“小事”切入,聚焦民生热点。“小中见大,聚小成大”,解决“百姓小事”,实则就是托举“国家大事”。在解决“小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解决“小事”,就是做好民生大事,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列举了一组“小...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代表委员们热议和媒体关注,“反内卷”成为讨论的高频词汇。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内卷式”竞争损害客户和企业利益,严重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会带来资源错配、产能过剩、低效重复建设等一系列后果,应构建企业“不能卷、不愿卷、不敢卷”的深层机制。徐冠巨代表呼吁行业协会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话题引发热议,有网友提问:办事材料和环节还有哪些可以减、怎么减?线上线下服务如何更好融合?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还有哪些更务实的举措?代表委员回应网友关切,积极围绕这些问题建言献策。(3月10日《人民日报》)政务服务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其效率与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满意...
惊蛰时节至,万物现生机。全国两会吸引全球关注。在“两会时间”里,世界更加清晰地听到中国经济拔节成长的声音,感受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动力,增强合作共赢的信心。(3月6日人民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壁垒高筑,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阵痛释放,二、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度面临经济下行...
3月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全程开放。审议结束后,与会中外记者围绕关心关注的重点进行了集中采访。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王忠林回答了记者提问,生动诠释打造科创、产业、开放、生态、联动“五个支点”的具体内涵,勾勒湖北发展崭新画卷。牢记嘱托,履行使命,用支点建设扛起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视察湖北时,赋予湖北...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投资于人”成为高频词,明确提出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民生底色。“投资于人”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各地通过“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帮助劳动者掌握新技术,实现了...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减乘除”为民生福祉保驾护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人眼前一亮。(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都在回应人民的期盼,传递改革的动向。报告中体的“加”“减”“乘”“除”,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出人民幸福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逻辑和价值导向。它们不仅是对分配制度的优化,更是对全社会劳动观、技能观和创新观的积极引导,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彰显了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的核心价值追求。“多劳者多得”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强调劳动的价值和贡献。这一原则既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制定促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通过发放育儿补贴、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供给等组合措施,配套推进免费学前教育进程,以系统化政策设计破解“生养难”民生课题。这个“一补一免”的惠民工程,必然为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增添温暖底色。精准施策,解燃眉之急。针对双职工家庭育儿成本高企的痛点,育儿补贴政策直击要害。数据显示,我国城镇...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5日新华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