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千人礼堂里齐声喊出“我们都是叶连平”,97岁的叶连平眼角湿润了。教师节前夕,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大礼堂,看着这么多愿意像他一样为乡村学子提供帮助的教师,叶连平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更美好的未来。他一手扶着拐杖、一手忍不住地挥舞,弯下本就有些佝偻的背,深深地向台下鞠躬。“我的时间不多了,别人是来日方长,我是‘来日方短’。我要和时间赛跑,希望呼出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下辈子,我还要当老师。”叶连...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回信是肯定,是希望;公布是树立榜样,是激励。新征程路上的教师当以特岗教师、最美教师为榜样,做时代的“大先生”。特岗教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大先生,就要到祖国最...
近年来,一批自媒体账号有组织、有预谋地通过蹭流量方式恶意抹黑我国民办高校,这种偏激的舆论倾向值得警惕。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价值和发展成就不容忽视,我们应当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民办高校的发展。首先,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829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8.40%。其中,民办本科学校417所,占民办高校总数的50.3...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监控镜头,记录下足以载入红色教育史的瞬间:两名小学生踮脚为“小英雄”雕塑系上红领巾,稚嫩的手掌并拢行礼时,雕塑基座的光影恰好爬上他们泛红的脸颊。这则未加修饰的视频在网络疯传,不是因为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孩子们用最本真的动作,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当红领巾的一角拂过雕塑的衣角,历史与当下完成了一次无需言语的拥抱。(8月15日大江网)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精神图腾,从来不是简单的...
2025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新添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节选自王宏甲所著《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这一页新章,不仅是向中国“天眼之父”的致敬,更如一颗璀璨信号弹,照亮了教材内容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迫切使命。(8月6日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教材编写,本为一项严肃而审慎的大业,从初稿到课堂,必经层层把关,其内容因此常有滞后之虞。然而,教育若如沉睡古井,仅映照过往陈迹,又如何为学子注入鲜活时代脉搏?...
在手机下单一份“外卖”,送来的不是热腾腾的饭菜,而是一堂上门体育课。这种名为“体育外卖”的上门服务今年悄然兴起,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等服务。因其能按学员需求定制课程内容,由专业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且时间灵活,受到了不少家庭的青睐。(7月30日《钱江晚报》)眼下,随着国家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各地教育部门开始“加码”中考体育分值,有的把体育中考分值由原先的30分或40分提至50分或...
井冈山烈士陵园展厅里一张张黑白的照片,成千上万的姓名,一串串宁死不屈、抗争到底的事迹,无不冲击着我的灵魂。作为学生政治辅导员,时常察觉到有的青年学生生死观存在偏差,他们或悲观厌世、或萎靡不振。可是,井冈山时期众多年轻烈士的事迹,恰似一束穿透历史迷雾的光,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青春热血,铸就不朽丰碑。井冈山时期,无数红军战士正值青春年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们毅然投身革命洪流。20岁的...
今年夏天,阜阳三中毕业生张宇豪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悉。这位刚结束高考的少年,没有像同龄人那样开启“躺平式”假期,而是选择骑上电动车成为外卖骑手。就在一次次穿梭于城市街巷的配送途中,他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面对镜头,这个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年轻人说得实在:“连送外卖的苦都吃不了,何谈为空军发展和祖国边疆平安贡献力量?”(7月19日澎湃新闻)这句朴素的话,恰似给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学子们上了...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承载着革命的记忆,每一处旧址、每一件展品、每一位烈士的名字都在诉说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光芒。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日子里,我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与实践等专题开展学习;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就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从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的那一刻起,我们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特别是近几天当山雨淅沥时,我常常会想:几十年前,革命先辈们在同样的雨声中在思考着什么?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奋斗?从黄洋界的炮声到八角楼的灯光,从挑粮小道的足迹到神山村的巨变,我深刻感受到: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历史的...